1. 研究目的与意义
当今世界正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一边是贸易战、新冠肺炎等意外不断,一边是技术的快速跃进,世界正在全球化与逆全球化的动荡中快速变迁。有些变化对特定个体而言可能意味着机会,例如技术的变迁带来了新的就业机会,但毫无疑问,这些变化对个体而言也意味着威胁。例如,贸易战给个体带来了失业和收入降低的潜在或现实威胁,疫情使个体的健康甚至是生命面临威胁。学者campbell等(2020)指出,除了经济和健康威胁外,个体可能还会面对社会、信息和环境威胁,这些威胁干扰或中断了事务开展的正常或者可预期过程,破坏了组成个体日常生活的准则、认知和行动。而正是这些日常的准则、认知和惯常行动构成了个体对所处世界的安全和可预测感知,即本体安全感。一言以蔽之,威胁破坏了个体对日常生活准则、认知和惯常行动的确定性和可预测性,进而使消费者的本体安全感受到威胁(徐岚等,2020)。本体安全感受到威胁的消费者会在情感、认知和行为上表现出一系列或短期或长期的适应性反应,这引发了学者们的高度关注,并呼吁围绕相关问题展开进一步研究(campbell et al.,2020)。作为对此呼吁的回应,本研究将探讨消费者本体安全感受到威胁对风土品牌消费者评估的影响。
风土品牌在形式上表现为“地名 产品名”,例如宁夏枸杞、阳澄湖大闸蟹、广西百香果、阿根廷红虾、泰国茉莉香米等,但在实质上,风土品牌表达了“一种基于独特物理来源和共享文化人格的资源,这种资源将产品的利益塑造成有意义的价值主张,而对于缺乏这种特定来源的产品来说这种价值主张是不存在的”(杨海龙和郭国庆,2021;charters et al., 2017;spielmann and williams,2016)。基于风土品牌的独特命名形式和内涵,其往往与特定的区域紧密相连,对区域的知名度、美誉度,以及相关地方产业的发展具有直接的促进作用。例如,根据2021年中国数字化产业带报告,以安溪铁观音和广州口腔为代表的产业带异军突起,品牌价值迅速塑造,品牌知名度快速提升。政府和企业建立区域品牌提升产业规模的诉求愈发强烈。因此,探讨消费者本体安全感受到威胁如何影响其对风土品牌的评估具有重要的实践价值。2. 研究内容和预期目标
研究内容:本体安全感受到威胁对消费者风土品牌评估的潜在影响。
拟解决的关键问题:本体安全感受到威胁对消费者风土品牌评估的影响是积极还是消极?
写作提纲:
3. 国内外研究现状
既有文献对风土品牌消费偏好前因的探讨主要围绕以下三个方面展开:首先,从“人-地”关系视角来看,消费者的地方认同和归属感有助于提升域内地方关联品牌的感知价值,但降低了对域外地方关联品牌的偏好(Pestar et al., 2018),此外,良好的地域旅游体验也可以通过归因形成对风土品牌的积极评价;其次,从消费者自身特征来看,学者Charters等(2017)研究指出,消费者对产地的熟悉度,对风土产品的涉入度,以及对风土特征的正向理解均会提升风土品牌感知价值;最后,从风土品牌自身特征看,风土品牌感知真实性(Lenglet and Giannelloni, 2016;杨海龙和郭国庆,2021),以及来源地具体物理环境信息(Lenglet, 2014)也会影响消费者对风土品牌的价值评估。总体来看,既有研究从多角度丰富了风土品牌消费行为理论,但对世界动荡不安而又快速变迁的环境如何直接影响微观个体对风土品牌的消费行为仍然探讨不足。
总体而言,国内学者关于本体安全感和风土品牌的相关研究仍然较少。本体安全感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国外。在风土品牌偏好的相关研究中,涉及本体安全感威胁的前因探讨也未见到,这类研究更侧重于风土品牌管理决策对区域发展的影响。因此,探讨本体安全感威胁如何影响消费者的风土品牌评估具有一定的必要性和创新性。4. 计划与进度安排
1.2022年11月底前:完成选题工作; 2.2022年12月底前:完成开题报告;3.2022年2月15日前:完成样本设计工作;4.2022年3月1日前:完成数据收集和处理工作5.2022年3月底前:完成初稿; 6.2022年5月底前:完成论文修改、重复率检查、定稿、外文文献翻译工作; 7.2022年6月底前:完成答辩环节工作;
5. 参考文献
[1] Margaret C Campbell, J Jeffrey Inman, Amna Kirmani Linda L Price.In Times of Trouble: A Framework for Understanding Consumers’ Responses to Threats[J]. Journal of Consumer Research, Volume 47, Issue 3,October 2020,Pages 311–326.[2] 徐岚,蒋怡然,崔楠,张留霞,赵帅勤.最心安处是吾乡:本体安全感威胁对家乡品牌偏好的影响[J].心理学报,2020,52(04):513-527.[3] 杨海龙,郭国庆.风土品牌本土偏好还能挑遍全世界吗——地方依恋、真实性与风土品牌[J].预测,2021,40(05):17-24.[4] 肖涵,舒月,欧阳依芸,卢艺嘉,王明怡.社会拥挤对主动性补偿消费行为的影响:本体安全感威胁的中介作用[J].心理研究,2021,14(02):155-161.[5] 2021年中国数字化产业带研究报告. https://www.vzkoo.com/document/180b3b6d4ebe8b3e924ef5cebfde3152.html.[6] Laing, Robert D.The Divided Self: An Existential. Study in Sanity and Madness, UK:Penguin,1960/2010.[7] Giddens, Anthony. Modernity and Self-Identity: Self and Society in the Late Modern Age, Stanford, CA: 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 1991.[8] Garfinkel, Harold. Studies in Ethnomethodology, New York: Polity Press, 1967.[9] Kim,S.,& Rucker,D.D.Bracing for the psychological storm:Proactive versusre active compensatory consumption[J].Journal of Consumer Research,2012, 39(4),815-830.[10] Sivanathan,N.,& Pettit,N.C.Protecting the self through consumption:Status goods as affirmational commodities[J].Journal of Experimental Social Psychology,2010, 46(3),564-570.[11] Wicklund,R.A.,& Gollwitzer,P.M.Symbolic self-completion,attempted influence,and self-deprecation[J].Basic and Applied Social Psychology,1981, 2(2),89-114.
课题毕业论文、文献综述、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