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本选题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随着移动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和智能手机的普及,移动社交媒体已经渗透到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深刻地改变了人们的旅游消费方式和行为习惯。
旅游者不再满足于传统的观光游览,更加注重个性化、体验式旅游,并热衷于通过移动社交媒体分享自己的旅游经历、感受和体验。
本选题研究的意义在于:
1.理论意义:加深对移动社交媒体下旅游者行为的理解。
2. 本选题国内外研究状况综述
近年来,随着移动社交媒体的普及和旅游业的快速发展,旅游经历分享行为引起了学者们的广泛关注,国内外学者从不同角度对旅游经历分享动机进行了研究。
国内研究现状:国内学者对旅游经历分享动机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分享动机的影响因素:研究发现,个人特征(如年龄、性别、性格)、旅游经历特征(如旅游目的地、旅游方式、旅游同伴)和社会环境因素(如社会规范、群体压力)都会影响旅游者的分享动机。
分享平台的选择:研究表明,旅游者会根据不同的分享动机和分享内容选择不同的社交媒体平台,例如,微信朋友圈更多地用于分享与亲朋好友的旅游体验,而微博则更适合分享旅游攻略和目的地信息。
3. 本选题研究的主要内容及写作提纲
本选题研究的主要内容包括:
1.移动社交媒体下旅游经历分享的概念界定:明确移动社交媒体和旅游经历分享的定义,并探讨两者之间的关系。
2.移动社交媒体下旅游经历分享动机的理论基础:梳理和分析自我呈现理论、社会关系维护理论、信息寻求和提供理论等相关理论,为研究旅游经历分享动机提供理论支撑。
3.移动社交媒体下旅游经历分享动机的影响因素:分析个人特征(如人口统计学特征、心理特征、社交网络特征)、旅游经历特征(如旅游目的地类型、旅游活动参与程度、旅游满意度)和移动社交媒体平台特征(如平台类型、平台功能、平台文化)对旅游经历分享动机的影响。
4. 研究的方法与步骤
本研究将采用定量研究为主,定性研究为辅的方法,结合问卷调查、网络文本分析和案例分析等多种方法,对移动社交媒体下旅游经历分享动机进行全面深入的研究。
1.问卷调查:设计问卷调查表,通过线上和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对旅游者进行问卷调查,收集旅游者个人特征、旅游经历分享行为、分享动机、分享内容、分享平台选择等方面的数据。
2.网络文本分析:利用网络爬虫技术,抓取旅游者在微博、微信、马蜂窝等移动社交媒体平台上发布的旅游相关文本数据,并运用文本分析技术,对文本数据进行情感分析、主题分析和语义网络分析,以揭示旅游者旅游经历分享动机、分享内容和情感倾向。
5. 研究的创新点
本研究的创新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研究视角的创新:将移动社交媒体作为研究背景,探讨其对旅游经历分享动机的影响,拓展了旅游经历分享动机研究的视角。
2.研究方法的创新:结合定量研究和定性研究方法,并运用网络文本分析等新技术手段,对移动社交媒体下旅游经历分享动机进行多维度、深层次的分析。
3.研究内容的创新:关注移动社交媒体平台特征对旅游经历分享动机的影响,并探讨旅游经历分享动机对旅游目的地形象和旅游信息传播的影响机制,丰富了旅游经历分享动机研究的内容。
6. 计划与进度安排
第一阶段 (2024.12~2024.1)确认选题,了解毕业论文的相关步骤。
第二阶段(2024.1~2024.2)查询阅读相关文献,列出提纲
第三阶段(2024.2~2024.3)查询资料,学习相关论文
7. 参考文献(20个中文5个英文)
1. 李君轶, 孙捷, 李刚. 社交媒体环境下旅游信息分享行为影响因素研究——以微信朋友圈为例[j]. 旅游学刊, 2017, 32(12): 92-103.
2. 冯帆, 黄震方, 吴忠. 基于s-o-r模型的旅游经历网络分享意愿影响因素研究[j]. 旅游学刊, 2017, 32(09): 95-106.
3. 王凯, 黄震方. 基于价值共创视角的旅游经历移动社交分享意愿影响因素研究[j]. 旅游论坛, 2019, 12(01): 67-77.
课题毕业论文、文献综述、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