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压力对企业环境战略的影响——基于企业家社会责任认知的中介作用开题报告

 2023-02-21 18:20:23

1. 研究目的与意义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生态文明建设摆在全局工作的突出位置,提出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全面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修复,开展了一系列根本性、开创性、长远性工作,决心之大、力度之大、成效之大前所未有,推动生态环境保护发生历史性、转折性、全局性变化。中国成为全球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参与者、贡献者和引领者。

目前资源约束、环境污染、生态失衡等问题虽已初步得到治理,但是如何巩固现有成就,进一步平衡环境资源保护与经济发展的需求仍是难题。企业作为经济发展的主体,更是资源的索取者、环境污染问题的主要制造者,应当成为破解难题的关键。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2. 研究内容和预期目标

(1)研究内容:

本文在借鉴国内外学者对企业环境战略制定的影响因素的研究基础上,利用利益相关者理论、领导力理论,从企业家社会责任认知角度探索利益相关者公共压力对企业环境战略的影响机制,分析企业环境伦理的战略意义。本文以沪深A股2011—2018 年上市公司为具体研究对象,查询企业的年度报告、社会责任报告,相关财务指标来源于国泰安数据库,探索企业从“被动”环境行为规范到“主动”采取环境战略的作用机理。为企业在公共压力下制定环境战略提供理论依据,这对企业绿色发展和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具体来看,本文的主要内容阐述如下:

一、绪论:主要介绍本文研究的背景及意义,研究方法与内容构建等。

二、文献综述:主要包括影响企业环境战略制定的内外因素、利益相关者压力、企业家社会责任认知的相关国内外研究以及文献述评。

三、理论基础与研究假设:具体阐述本文研究采用的理论基础,利益相关者理论、资源基础理论、领导力理论。提出相关假设。

假设1:公共压力对企业环境战略制定有正向影响作用。

假设2:公共压力对企业家社会责任认知有正向影响作用。

假设3:企业家社会责任认知对企业环境战略制定有正向影响作用。

假设4:企业家社会责任认知在公共压力与企业制定环境战略行为之间起中介作用。

四、研究设计与实证分析:筛选样本及挖掘数据,确定变量,进行实证分析,得出实证结果。

五、总结:总结研究结论,得出管理启示。表明研究局限性与未来展望。

(2)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①从公共压力和企业家道德认知的视角为企业实施环境战略提供一个全新的方案。

②激励企业管理者将环境问题视为企业获得竞争优势的机会而非威胁,积极应对来自利益相关者的环境压力,提高环境领导力。

③为企业有效实施环境战略、绿色发展和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参考和管理启示。

(3)研究方法:

根据利益相关者等理论提出公共压力、企业环境战略制定之间关系的假设,并分析企业家社会责任认知的中介作用。确定有代表性的选取变量和样本数据,并建立相关模型。通过上海证券交易所、深圳证券交易所、巨潮资讯网等渠道获取上市公司年度、财务报告,对企业公开报告中的数据进行挖掘分析,进而设计指标衡量企业的社会责任履行状况。尝试以PITI指数作为政府监管压力的变量,新闻报道量作为媒体监督压力的替代变量,公众搜索量作为大众压力的替代变量,数据通过中国研究数据服务平台(CNRDS)、百度指数获得。使用Stata、Excel等统计分析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分析。

3. 国内外研究现状

(一)环境战略

环境战略是企业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降低或避免企业生产经营活动对环境的负面影响。随着环境问题的日益加剧,学者将环境因素引入战略层。Porter 和 Linde(1995)提出环境管理、技术创新、流程改进、资源节约是一个动态联系的系统,环境管理可以作为企业的战略以提升竞争力。Anton 等(2004)认为,环境管理体系包括企业的环境战略,环境管理体系是各种环境规划(EMP)的总和。杨德锋和杨建华(2009)则认为,环境战略是企业为缓解自然环境问题而产生的战略。

企业环境战略体现企业的资源配置和社会责任,依据企业的不同反映,学者将环境战略分为不同类型。

表 1

作者

环境战略的分类

Murillo-Luna 等(2008)

被动型、环境规制型、利益相关者型、总体环境质量型

Vredenburg(1998)

反应型和前瞻型

Buysse 和 Verbeke(2003)

被动型、污染防治型以及环保型

李创(2016)

抵制战略、遵从战略、积极战略

马中东和陈莹(2010)

规制应对型、规避风险型、消极和积极策略型

环境战略的制定受到外部制度环境和内部组织因素的影响。国内外众多学者对企业环境战略的影响因素做了诸多研究。从外部环境规范的视角看,由于环境污染具有负外部性,企业实施环境战略会受到环境规范的影响。胡苑林等(2015)认为环境规范有利于企业环境战略的制定,促使企业构建主动型的环境战略,以实现经济和环境的双赢局面。Jiang等(2019)的研究发现,国内企业为了遵守国家法律法规,会根据地方监管机构的相关规范制定有关环境战略。另一方面,由于企业面对环境规范的压力不同,导致对环境战略的选择存在差异。Chen等(2018)认为低监管地区的企业并未实施合法化的环境战略,导致污染加剧。尹建华等(2019)发现在环保政策压力增加时,企业更倾向选择环保型的环境战略,而监管压力越大,企业越不会选择反应型战略。

(二)利益相关者压力

Henriques和Sadorsky(1999)将对企业保护环境产生压力的利益相关者分为四类,分别为与环境监管相关的如政府和贸易伙伴等、与社会利益相关的如非政府环保组织和社会团体等、与组织内部成员相关的如消费者、竞争者、供应商等以及媒体相关的利益者。Alt 等(2015)基于自然资源的观点,发现企业在制定环境战略时考虑利益相关者的共同愿景,是企业实施积极环境战略以及推动企业环保工作的重要动力。潘楚林和田虹(2016)研究发现,利益相关者压力促进企业选择积极型环境战略。Earnhart(2017)把利益相关者的需求与合规能力相结合,研究发现自觉的应对策略与更强的环境保护实践有关。

(三)企业家社会责任认知

企业内部因素如董事、管理者、创新主动性等都会影响环境战略选择。杨德锋和杨建华(2012)认为,企业的环境战略取决于企业管理者在应对环境规制、利益相关者压力时不同的环境意识。衣凤鹏等(2014)认为连锁董事可以提高企业的资源获取能力和降低地区制度环境的不确定性,从而对企业采取环境战略有促进作用。和苏超等(2016)研究发现当管理者意识到环境问题的重要性、认为环境战略是企业的发展机会时,更容易实施前瞻型环境战略。Perales等(2017)研究认为,进行研发投资的企业在环境战略中具有更高的地位,即创新主动性是环境战略重要的驱动力。

综上,第一,现有文献对环境战略的外部因素和内部因素进行了深入研究,但大多将外部因素和内部因素相互割裂,忽略了企业实施环境战略受到内外部因素的联动影响。第二,现有文献更多地侧重于严格的制度规约的强大影响而忽视强调发挥企业家自身的主观能动性。第三,现有文献分别肯定了外部利益相关者压力与内部企业家自身环境保护意识对于企业选择环境战略具有正向影响,但是还未有相关文献论证企业家责任认知作为中介因素,利益相关者压力对企业环境战略的选择。

因而本文以公共压力为外部因素,企业家社会责任意识为企业的内部因素,研究内外部因素联动作用对环境战略制定的影响。

4. 计划与进度安排

2022.11.1-2022.12.31 选题、开题、确定写作调研提纲,文献收集、整理分析

2022.1.1-2022.1.18 二手数据收集、提交资料、整理分析

2022.1.19-2022.3.19撰写、提交论文初稿,中期检查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5. 参考文献

[1]胡元林,杨雁坤.环境规范下企业环境战略转型的过程机制研究:基于动态能力视角[j]. 科技管理研究, 2015, 35(3):220-224.

[2]jiang k,youd m, merrill r, et al. implementation of a multiagent environmental regulationstrategy under chinese fiscal decentralization: an evolutionary gametheoretical approach[j]. journal of cleaner production, 2019, 214: 902-915.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课题毕业论文、文献综述、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