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研究目的与意义
研究现状:
《舌尖上的中国》自2012年5月在央视开播后,中国独特的美食文化越来越受到重视,其英译版本更是广受好评,成为了中国美食文化宣传的经典之作。朴实的人物故事、精巧的叙事节奏与中国传特色文化元素巧妙结合,是加强文化传承、扩大跨文化交流的重要载体。
文化负载词是标志某种文化中特有事物的词或习语,这些词汇反映了一个特定民族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积累的有别于其他民族的活动方式,是源语言文化最直接的体现。国内从1998年起就开始对文化负载词进行翻译研究了,2005年后研究逐渐增多,趋势直线上升,到2020年达到顶峰,知网总计两千余篇论文。虽然前人对于文化负载词的翻译做了很多研究,但内容主要集中于文学作品,比如《围城》,《酒国》,《红楼梦》等等,对其他类型的文本研究还比较少。在知网的中文文献中,关于《舌尖上的中国》有1199条结果,涉及翻译方面的有125条。近十年来,国内对于《舌尖上的中国》的翻译研究主要运用归化和异化,翻译美学,生态翻译学,目的论和功能对等理论等,而内容集中于外宣翻译,字幕翻译策略,饮食文化和菜名翻译等。学者们也从中总结出了很多翻译策略,如直译法,音译法,释义法,文化替代等。总体而言,针对《舌尖上的中国》文化负载词的翻译研究还有待加深。
2. 研究内容和问题
基本内容:
本课题选自中央电视台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及其官方英译版字幕,从目的论中目的、连贯、忠实三原则为标准,参考纽马克和奈达的文化词汇分类标准,把纪录片中涉及的典型中国文化负载词分为生态文化、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和语言文化并进行分析,探讨并总结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文化负载词的翻译策略和技巧,以期能更好地传播中国传统文化。
预解决的难题:
3. 设计方案和技术路线
研究方法:
本课题主要研究《舌尖上的中国》中涉及的文化负载词及其英语翻译,选取了其中具有代表性的,蕴含丰富中华文化内涵的词语,参考纽马克和奈达的文化词汇分类标准将其分类,以目的论三原则切入,分析纪录片中文化负载词的翻译策略。本课题采用案例研究法,定性分析法和文献研究法,参考各种资料和已研究成果综合分析。
技术路线:
4. 研究的条件和基础
1、基本掌握课题研究的一般方法与步骤。
2、学校图书馆和网络具有相关的书籍,视频,和文献资源供参考研究。
3、大量阅读相关文献,具有研究本课题的专业知识和理论支持。
课题毕业论文、文献综述、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
您可能感兴趣的文章
- A Study of the Chinese Translation of Rebecca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Functionalist Theories开题报告
- 知名外资企业商标本土化策略:基于“朗标”客户案例的分析开题报告
- 文化转向视角下武侠小说中文化意象的翻译——以《书剑恩仇录》英译本为例开题报告
- 认知视角下的颜色词汇翻译——以化妆品为例开题报告
- 存在主义视角下《八月之光》女性人物形象解读Women Characters in Light in August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Existentialism开题报告
- 论性元素在《兔子,快跑》和《儿子和情人》中的不同角色 Sex Element: Different Roles in Rabbit, Run and Sons and Lovers开题报告
- 英语在线课程自主学习现状调查与分析——以武汉理工大学《基础英语4》在线课程为例开题报告
- A Study of Marketing Strategies of XiaoGuanCha in China Based on PEST开题报告
- Optimizing English Assignment Design in Junior High School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he 2022 New Curriculum Standard开题报告
- On the Function and Cultivating Strategies of Empathy in International Business Communication开题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