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研究目的与意义
随着经济转型的深化,长三角城市网络结构的发展得到新的机遇。长三角人口空间分布梯次分明,既有像上海这样城区人口超过1000万的超大型城市,也有南京、杭州等城区人口在500万以上的特大型城市。经济全球化,互联网 时代城市不再是封闭孤立的,城市中心和周边区域都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并且这种联系随着社会科技的发展日趋频繁紧密,城市的网络结构更错综复杂,因此对长三角城市网络结构的研究非常有必要。
城市区域(城市群)是经济全球化与区域一体化趋势下新兴的空间组织形式,是国家参与全球竞争和国际分工的重要地域单元(方创琳,2014)。长三角城市群处于“一带一路”与长江经济带的交汇地带,是我国经济一体化程度较高的城市区域。2016年5月国务院通过《长江三角洲城市群发展规划》,提出培育更高水平的经济增长极。到2030年,全面建成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世界级城市群。2018年11月5日,习近平总书记更是提出将支持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并上升为国家战略。完整的城镇体系、良好的基础设施、密集的人口流动和相对扎实的区域合作基础,使得长三角城市群呈现出较好的多中心网络化发展格局(Liu et al.,2016)。但该区域的进一步发展也面临诸多问题:如区域内城市职能分工不尽合理,城市竞争和定位趋同,区域整体优势和规模效益尚需挖掘,影响要素合理流动的行政和制度壁垒有待解除(陈雯和王珏,2013;曾刚和王丰龙,2018)。因此,开展多重网络视角下长三角城市群空间组织结构及其影响机理研究,对区域综合竞争力的提升和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2. 研究内容和预期目标
的联系赋1而无值的联系赋0进行二值化处理的方法,得到的网络大小和密度将是固定的。以此为应变量时,若模型退化,则无法进行模拟。因此,如何采用较为灵活的二值化处理方法,既保证网络主干信息的完整性,又保证估计算法的收敛性,成为本课题拟解决的第二个关键问题。
2.3写作提纲
3. 国内外研究现状
关于城市网络结构的研究,国外学者最先对城市间存在的关系进行了初步探索。taylor p j认为世界城市网络由节点、网络以及次节点构成。derudder b、leung i x y、sbastien antoine等从航空流、交通流、物流等方面对区域网络进行研究。
近年来,移动通讯、无线互联网、全球定位系统(gps)技术的日渐成熟和普及,使得大规模、高质量的个体时空数据的获取正不断成为可能(batty,2013),其中依托地点签到、社交网站等平台上的大数据来研究网络空间中的城市关系引起了学者的兴趣。如liu等(2014)挖掘街旁签到数据中的人类活动迁徙轨迹的网络视角;甄峰等(2012)分别基于新浪微博的粉丝数据分析城市关系网络;wei等(2018)根据百度人口迁徙数据研究我国城市网络的结构特征。
对国内外相关研究内容的梳理和发展动态的分析表明,国内城市网络研究近年来已经取得了明显的进展,但也还存在以下一些局限和不足:
4. 计划与进度安排
本课题将在6个月内完成,起止年月为2022年11月至2022年4月。项目研究计划、阶段性研究成果及进度安排如表4-1所示:
表 4-1 项目研究计划与进度安排表
时间节点 工作内容 | 2022年 | 2022年 | ||||
| 11月 | 12月 | 1月 | 2月 | 3月 | 4月 |
基础数据的收集与整理 |
|
|
|
|
|
|
信息网络的构建 |
|
|
|
|
|
|
信息网络的空间组织结构分析 |
|
|
|
|
|
|
影响因素及其作用机制的分析与咨询 |
|
|
|
|
|
|
指数随机图模型变量集的确立 |
|
|
|
|
|
|
长三角多重城市信息网络的实证模拟 |
|
|
|
|
|
|
长三角城市群优化发展的政策研究 |
|
|
|
|
|
|
成果总结,编写结题报告 |
|
|
|
|
|
|
5. 参考文献
[1]方创琳. 中国城市群研究取得的重要进展与未来发展方向. 地理学报, 2014, 69(8): 1130-1144.
[2] liu, x., derudder, b., wu., k. 2016. measuring polycentric urban development in china: an intercity transportation network perspective.regional studies 50:1302-1315.
[3] 陈雯, 王珏. 长江三角洲空间一体化发展格局的初步测度. 地理科学, 2013, 33(8): 902-908.
课题毕业论文、文献综述、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