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研究目的与意义(文献综述包含参考文献)
1917年爱因斯坦提出受激辐射理论,虽然激光的基础理论早已发表,但直到1960年人们才制造出世界上第一台激光[1]。
自激光发明以后,各类非线性光学效应蓬勃发展,其中激光频率转换效应发现最早[2],其对应的非线性光学发现也相应较多。
激光入射到非线性晶体中时,强大的光电场会使电子的发生振荡,使之极化,会发出与激光频率不同频率的谐波,除了与激光频率相同的基次谐波(线性极化),另一种是二次极化谐波(非线性极化),它的频率是激光频率的两倍,由它在晶体中相干增长产生的光束便称为倍频光,激发这束倍频光的激光称为基频光。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2. 研究的基本内容、问题解决措施及方案
对于初期的探索,我们尝试解决以下问题:1.验证非线性效应的存在这一点应不存在问题,因为早期的非线性粉末样品实验已经充分验证这是可行的[15];2.观察并定性测定激光在固液界面上的非线性行为以及谐波光束;3.观察并定性测定激光在穿过一团固液混合物后的非线性行为以及谐波光束及其空间形态转变状况。
该项目的具体操作方法为:将固体粉末状材料(例如铌酸锂晶体粉末,直径40-50微米)充分浸泡到有机溶剂(例如四氯化碳)中并将混合物装到玻璃容器中,利用激光器发射激光束穿过该盛有混合物的容器,在激光束穿透容器之后,对其透射光进行测量,通过设备显示的结果观察其频率是否实现了从单频向倍频的转换。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课题毕业论文、文献综述、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