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研究目的与意义
如今,随着科技的发展,媒介在文学传播中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在移动平台上广播剧掀起了一股时尚潮流。在互联网与电子产品不断发展的情况下,文学传播的媒介化从纸媒阅读逐渐往电子的视听方向转移。在移动终端智能化的趋势下,移动有声阅读平台的出现为人们开辟了一条“阅读书籍”的新途径,广播剧再次回到了大众的实现并且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喜爱。近年来,融媒格局风云际会,与经典名著、网络ip小说、热播电视剧、动漫游戏产品、知识付费、启蒙教育等领域相结合而创作的网络广播剧和微广播剧,却让我们强烈地感受到:作为声音媒介的集大成者,作为文学媒介化的方向之一,广播剧以更加丰富的载体、形式和更加广泛的题材内容渗透进听众和用户的生活。
随着大众对网络文学的消费越来越高,网络文学逐渐商业化,用以传播网络文学的广播剧也从无偿逐渐转向了有偿。现在,各种商业化的广播剧层出不穷。商业化是各类文学作品“媒介化”后的必然趋势,随着大众对广播剧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商业广播剧一方面体现着网络文学的质量,另一方面又体现着大众的需求。商业化的网络文学促进了商业广播剧的形成,同样,商业广播剧反过来又要求了更多更优秀的网络文学的生产。
2. 研究内容和预期目标
研究内容:
1、网络文学作品制作成为广播剧的特点与需求。网络文学是依托互联网的发展而产生的,是伴随现代计算机特别是数字化网络技术发展而来的一种新的文学形态。而广播剧是依托录音机的发展而产生的,在互联网时代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在网络文学不断发展的同时,随着新媒体行业的不断进步与发展,网络文学制作而成的广播剧越来越多,并且也在不断与时俱进,不断对外传播网络文学。
2、网络文学广播剧商业化转型一方面推动着网络文学的发展,反应了网络文学的质量,另一方面又促进着社会经济的发展。随着新媒体的不断发展,网络传播与网络写作几乎成为了时尚的主流。同时,消费文化又是另一大主流。而网络文学广播剧商业化转型,不仅符合了大众的需求,还推动了经济的发展。
3. 国内外研究现状
一、国内研究现状
就文学媒介化对于社会趋势而言,张邦卫于2006年发表的《媒介诗学:传媒视野下的文学与文学理论》曾经指出“媒介性”与“媒介化”是绕不过去的问题。媒介性本是文学的应有之义,并且属于一种意识形态。“文学的媒介化”更是文学在媒介场、媒介文化的强权下拓展生存空间的策略。由此可见,文学媒介化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文学需要传播与发展就必须依附于媒介,需要让媒介来包装自己,广播剧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就媒介传播对于文学的影响而言,媒介的变化给文学带来的后果是整个文学世界必须面对的现实。周宪、许钧在总结美国马克波斯特编写的《信息方式——后结构主义与社会语境》一书中提到:“本世纪电子媒介的出现,是人类文化传播历史上的一次空前的革命,它极大改变了文化传播的方式,遂改变了文化自身的形态,甚至改变了生存于其中的人类生活。”电子媒介不仅深刻地影响了整个社会,还导致了新世纪的文学传播出现了从 “书本传播”走向了“影像传播”。
4. 计划与进度安排
研究计划:2022年12月1日至2022年12月31日 进一步查阅相关文献,完善论文理论框架部分,查找文献的内容以网络文学、广播剧商业化、新媒体环境三方面为主2022年1月1日至2022年1月23日 搜集有关网络文学广播剧商业化转型的数据资料,寻找几个从非商业转型为商业作品的代表作品,进行初步分析 2022年1月24日至2022年3月1日 结合国内外参考文献,通过数据对比、内容分析、对相关从业人员发放问卷等方式,进行深入探究 2022年3月2日至2022年3月31日 提炼并完善研究数据,复查文章整理逻辑思路 2022年4月1日至2022年4月30日 修改、定稿、准备外文文献
5. 参考文献
[1] 张邦卫.媒介诗学:传媒视野下的文学与文学理论[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06.
[2] 周宪,许钧.文化与传播译丛总序[a].[美]马克波斯特.信息方式——后结构主义与社会语境[c].范静哗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0:2.
[3] 金慧敏.媒介的后果[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5.
课题毕业论文、文献综述、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