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成年人犯罪文学作品的传播效果研究——以东野圭吾作品为例开题报告

 2023-02-05 23:27:09

1. 研究目的与意义

一、理由

2019年10月26日,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四次会议分组审议《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修订草案)》、《未成年人保护法(修订草案)》,在“琪琪”案这样的新闻背景之下,引起了极大关注。近年来,未成年人犯罪呈现低龄化、暴力化的趋势,极少数未成年施暴者,对陌生人、同学甚至家人痛下杀手,过后甚至毫无悔改之意,所有的这些都在提醒我们,预防未成年人违法犯罪工作遇到了一些新问题、新挑战。

今天,以少年犯罪为主题的各国文学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在新闻媒体的推动宣传下,更多人开始重视青少年犯罪相关问题。被大众称为能确实反映社会未来的青少年,是各个时代最真切的缩影,青少年们的不良行为、犯罪的问题,在某种程度上暴露出围绕年轻人的家庭环境、教育制度、社会结构系统的问题。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2. 研究内容和预期目标

研究内容与关键问题:

目前对《彷徨之刃》与《红手指》的研究太少,这些少数研究中大多还停留在对其作品内容及其改编剧的文本分析层面,主要以作品中蕴含的人性、社会性以及作者的写作手法为研究对象,没能跳出文本分析的框架,缺乏新意。目前尚未有基于传播学理论及媒介视角对《彷徨之刃》与《红手指》进行分析的学术成果问世。我希望以《彷徨之刃》与《红手指》为切入点,深入探讨未成年人犯罪背后的媒介诱因与导向作用。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3. 国内外研究现状

一、国内研究现状

东野圭吾的文学作品自2008年在大陆畅销以来,逐渐引起了各界研究者的关注,但至今尚未有研究东野圭吾的专著问世,可查阅的公开发表的以“东野圭吾”为关键词的学术论文共95篇,其中硕士毕业论文27篇,研究视角多集中于基于心理学、日语语言文学、汉语言文学、叙事学等学科对文本内容的分析,内容重复性较高。综合分析可知,对东野圭吾的研究可分为两大类型,一种是对其概述性研究,即从各个角度综合分析东野圭吾作品的文学色彩与价值,该类型的特点为研究内容的全面与宏观。另一种为专业细分研究,即立足于某一视角或专业方向系统研究,该类型的研究成果普遍系统而深入。在东野圭吾的相关作品中,学者们更偏向于《白夜行》与《嫌疑人x的献身》此类小说。对于《彷徨之刃》和《红手指》的研究不多。为深入研究未成年人犯罪文学作品的传播效果,我还查询了国内学者著写的媒介传播对未成年人影响的相关论文。

  1. 文学价值研究,并没有涉及媒介影响方面。倪捷的硕士毕业论文《东野圭吾的社会派推理小说的特征研究》, 以《白夜行》、《信》、《彷徨之刃》、《嫌疑犯x的献身》四部社会派推理小说为例,通过分析作品的创作特点、情节设置、现实性等,来研究此类以社会现实问题和人的微妙心理变化为主题的作品的文学价值。王燕君在《解读东野圭吾经典社会派推理作品——lt;红手指gt;》中表明小说散发的艺术魅力与蕴含的社会价值值得我们欣赏并深思。姚建美在《从lt;红手指gt;的人物关系看亲情的羁绊》中也认为,《红手指》作为东野圭吾创作后期社会派推理小说的代表作之一,将一起杀人案件与家庭成员之间的纠葛结合起来,通过父亲试图掩盖儿子的杀人罪行来反映日本家庭中亲情关系的羁绊。基于作品本身,分析作品中的父子关系、母子关系、夫妻婆媳关系,剖析人物的心理变化,分析人物形象所反映出的复杂人性,进一步感受到东野圭吾作品的艺术魅力和社会价值。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4. 计划与进度安排

    第七学期(第8-9周):选题阶段。

    第七学期(第10-12周):撰写、提交、修改开题报告。

    第七学期(第18-20周):撰写、提交论文初稿和中期检查表。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5. 参考文献

    1. (日)东野圭吾.彷徨之刃[m].南海出版公司,2011.

    2. 倪捷.东野圭吾的社会派推理小说的特征研究[i].南京师范大学,2014

    3. 王燕君.解读东野圭吾经典社会派推理作品——《红手指》[i].青年文学家,2012.24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课题毕业论文、文献综述、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