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研究目的与意义
随着当今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信息产品越来越广泛地被大家所接受,而软件产品所涉猎的范围也越来越广。软件包括软件产品和软件服务。软件产品是指能被计算机存储和读入并指示计算机从事特定工作的编码程序,主要包括系统软件、支撑软件和应用软件三大类。软件产品是以知识为基础,最主要的过程是开发的过程,而制造过程只需要进行简单的复制,因此与其他产品相比具有特殊性。在传统的经济学中,不论是完全竞争厂商还是垄断厂商,边际成本以知识产品的定价基础,而信息产品由于边际成本趋近于零,再加上其它特性,是的软件产品的定价也与其他的产品不同。软件产品一般拥有庞大的固定生产成本,而可变成本非常的小。基于成本的定价在这样的背景下毫无意义,而基于软件产品本身价值质量的定价应该是更合理的。不同的消费者群体对于同一个特定的软件产品,可能有着完全不同的价格,这时差异化定价的技术变得十分重要。随着软件产品的越来越普及,客户的范围也越来越庞大,人们在生活中对于软件产品的交易也越来越频繁和简单。软件产品版本化变得更加重要,软件版本化的目的正是将不同的消费者在对外销售的一开始就分成不同的组,让他们根据自己的支付意愿和需求来支付购买。消费者支付意愿高选择一个版本,而较低的消费者支付意愿可以选择另一个的版本。而生产者对于软件的版本控制和选择以及差异化定价成了一个值得研究的课题。
2. 研究内容和预期目标
在这个全民进入互联网 的时代,软件产品市场的买卖变得更加频繁,而交易过程也变得越来越简单。首先要研究软件产品的基本特征,比如成本结构、网络效应、交易成本的下降以及套牢成本与转换成本等。其次,进一步研究软件产品的差异化定价策略和版本化定价策略,包括一级价格歧视、二级价格歧视、三级价格歧视,以三级价格歧视为主。厂商应该如何通过消费者显性特征及消费者隐性特征来细分不同市场,为不同的市场定制不同的价格。由于这样比较被动,于是版本化的定价策略变得十分重要和有意义。使厂商主动提供不同的品质、版本的软件产品然后制定价格,此时如何划分版本、以及价格的制定是研究的重点。研究版本划分的方法与新模式,高品质版本与低品质版本在各个方面的区别,以及不同群体的客户,高端客户与低端客户的消费习惯等。比如对于软件产品而言,反而是价格低的版本成本更高,但是厂商可以利用这种品质的降低来细分市场,得到更多的消费者的关注,获得更大的利益。其次再考虑厂商决定使用版本化定价策略时需要考虑的各种因素。最后就是软件产品版本化策略在互联网 时代的灵活应用。厂商应用版本化定价策略对于产品的开发和销售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厂商通过详细的市场调查,分析顾客的结构,了解各个客户群的购买意愿,综合各方面因素进行分版定价,给市场带来的重要意义。
3. 国内外研究现状
国内多数学者都接受#8220;计算机软件产品是能被计算机存储和读入并指示计算机从事特定工作的编码程序,主要包括系统软件、支撑软件和应用软件三大类。#8221;这一观点。而以美国著名经济学家哈尔#183;瓦里安(Hai R. Varian)为代表的部分学者直接用information goods来包括了包含软件产品在内的一系列在计算机网络交易中的信息产品,把他包含在这一类里进行研究,信息产品包括以数字格式分布和使用的书、电影、唱片、软件等等。在对软件产品进行定义和分类以后,学者们对软件产品的物理特性、经济特性进行了深入的分析。无论国内和国外,对于软件产品都有,信息产品由于边际成本趋近于零,再加上其它特性,是的软件产品的定价也与其他的产品不同。软件产品一般拥有庞大的固定生产成本,而可变成本非常的小。对于软件产品的经济学特征,学者们进行了不同层次的研究。多数学者都认为信息产品具有网络外部性,王晓玲、袁红清等都认为信息产品具有时效性。当然,对于信息产品定价好营销策略带来很大难度的是信息产品的特殊的成本结构,在此基础上,一些学者还提出信息产品在消费上具有规模效应,因此传统的根据边际收益、边际成本曲线来定价的规模在信息产品市场已不再适用。对于该问题,学者们进行了不同程度的研究。沿着信息产品本身特性影响营销策略和定价策略的选择的思路,虽然学术界对于信息产品需要实行差别定价,学界达到了共识,但是学者们都特除了自己的观点。美国经济学家Bakos. Yannis和Bryjoifesson.Erik(1999)非常突出的分析了信息产品的捆绑销售策略,此外Viswanathan.Siva等人又在此基础上作了补充,提出了改装和版本划分策略。肖光恩(2001)等和Jain.Sanjay(2002)等提倡根据企业所销售的信息产品市场成熟的程度实施#8220;时间策略#8221;,鉴于此,Sundararajan.Arun(2004)又做了进一步研究,提出数字产品定价策略要与实务根据市场成熟程度对市场变化特征做出描述,从而做出#8220;定价管理时间表#8221;。当然,多数学者都是从现代经济学原理出发描述三种价格歧视策略。除了这些定性分析之外,最近也有部分学者根据数字产品的特性,综合考虑产品成本,竞争和顾客需求等影响产品定价的多方面因素,建立了数字产品的定价模型。例如黄璐(2002)、吴俊新等(2006)、Ravi Arona(2006)、Kang Bae Lee等(2006),大多都在充分了解消费者医院的前提下建立的动态定价模型。
4. 计划与进度安排
首先,对目前研究存在的问题及其研究遇到的瓶颈进行分析,学界对信息产品相关问题的研究从开始的完全定性分析,到现在开始向定量分析转变。就目前的有关研究成果来看,对信息产品的研究还存在一些问题。一方面,基本上都是只是理论论述,很少有建立量化模型,即使建立了相关的定量模型,但也多是缺乏实际应用性的。目前在国内期刊上发表的关于信息产品的版本化和定价问题的研究都是一个固定的模式,针对信息产品本身具有的特性,在理论上说明信息产品应该具有的营销策略。其次要考虑想要使研究得到应用,必须建立的量化模型,使模型具有可操作性,进而使信息产品的定价能像传统产品一样具有一定的可操作性,另一方面,增加考虑对应用进行反馈分析。接着可以考虑结构,第一,先对信息产品的特征要进行进一步分析,包括他们为信息产品带来的有利的和不利的影响,在信息产品营销和定价策略中考虑这些影响,在现有的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根据全球市场的不断完善和交易环节的不断优化,用过灵活运用相关的理论,对信息产品特征给信息产品定价带来的影响这一问题提出自己的先分析和见解。第二为了方便和有效地建立信息产品定价模型,可依据影响因素作用的相似性对信息产品进行分类,例如,目前,国内学者在信息产品定价问题上都支持差别定价策略,其理论基础是产品定价依赖个人偏好,对不同的信息产品不同的版本,消费者群的个人偏好程度肯定有所不同,可以对这样的程度赋予一个系数来确定定价时对这种偏好的依赖程度,也可以根据信息产品价值对时间的依赖性很强,而赋予一个理论系数来确定量化模型。第三,目前,网络交易和信息产品交易的越来越频繁,环境逐步的规范,已经拥有了信息产品版本化定价问题的研究的应用环境,可以建立有一定的操作性模型进行模拟。使研究在应用上收获更加大的意义。最后希望如何为信息产品制定一个合理的既能使消费者乐意接受,又能给企业带来丰厚的利润的不断总结和完善做出一点贡献。
5. 参考文献
[1]versioning in the information economyp belleflamme 《cesifo economic studies》,2005
[2]when is versioning optimal of informationhk bhaargava,v choudhary2008
课题毕业论文、文献综述、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