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研究目的与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文献综述)
老鸦瓣tulipa edulis (miq.) baker.为百合科(liliaceae)郁金香属(tulipa l.)药用植物,分布于江苏、安徽、浙江、江西、湖北、湖南、辽宁、山东和陕西等省,朝鲜和日本也有分布。其除去膜质皮及绒毛后的干燥鳞茎为中药材光慈菇。据本草考证,老鸦瓣历史上曾长期作为中药材山慈菇的主要基原植物(邴其忠等,2008)。传统中医认为,光慈菇味甘、辛,性寒,有小毒,清热解毒,散结消肿,主治咽喉肿痛、瘰疬结核,瘀滞疼痛,痈疖肿毒,蛇虫咬伤(中华本草编委会,1998)。目前也是治疗多种肿瘤的常用药,如咽喉癌、淋巴瘤、乳腺癌等(江苏新医学院,1986;肖培根等,2002;陈彪等,2004;lv et al., 2007)。
光慈菇药材一直来源于野生,近年来,光慈菇用量不断加大,致使光慈菇的资源匮乏,供求矛盾愈加突出。因此老鸦瓣由野生变家种,实施规范化栽培势在必行。但在人工栽培探索过程中发现,繁殖系数偏低成为阻碍老鸦瓣规范化栽培的首要问题。
本项目组前期的研究发现老鸦瓣具有三种无性繁殖方式:(1)在鳞茎盘上、鳞叶内侧形成1至2个更新芽;(2)鳞叶外侧形成1至2个侧芽;(3)在1月底2月初,生长年限较短的老鸦瓣从鳞茎盘的侧面形成1至4条地下茎状结构。这3种无性繁殖方式同时存在的概率较低,而第3种方式对于提高老鸦瓣的繁殖系数具有重要作用。
2. 研究的基本内容和问题
研究目标:通过研究鸦瓣芽茎的发生发育过程中,酶活性的变化。初步揭示老鸦瓣芽茎的形成机制,为进一步探索其在生物进化和生态适应等方面的作用,同时为有效调控老鸦瓣芽茎的生长发育奠定基础,最终实现老鸦瓣规模化栽培以解决其资源困局。
研究内容:通过比较老鸦瓣茎在生长过程中酶活性的变化规律来研究其老鸦瓣芽茎形成和发育机理。
关键问题:
3. 研究的方法与方案
研究方法:文献研究法、比较研究的方法、归纳与演绎相结合的方法、描述性研究法等方法
技术路线:首先了解本论题的研究现状,形成专业文献综述和开题报告。其次,进一步搜集资料研读文本,开展相关的实验。最后对实验的数据进行分析汇总,完成毕业论文的初稿,经过几次修改敲定终稿。
实验方案:
4. 研究创新点
本项目研究材料老鸦瓣不仅是重要的药用植物,也是研究芽茎类似结构生态适应与进化的良好材料。芽茎结构特殊,目前对其形态发育特征认识不足。本研究不仅可为老鸦瓣的生长调控研究提供理论指导,同时还可为基础薄弱的芽茎类似结构的形成机理研究提供理论参考。
5. 研究计划与进展
研究计划及预期进展:
2013年10月:确定选题并搜集相关资料
2013年2014年1月:专业文献与开题报告的撰写
课题毕业论文、文献综述、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