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研究目的与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文献综述)
本课题的意义、国内外研究概况、应用前景等:
管氏肿腿蜂sclerodermusguanixiaoetwu是一种林木害虫天牛的外寄生蜂,长期以来在我国用于林木蛀干害虫的防治[1]。管氏肿腿蜂属于体外多寄生蜂,其母蜂具有抚幼行为,母蜂在寄主上产卵后会一直守候在寄主旁,一边取食,一边照顾卵和幼虫发育,直至子代羽化后才离开[2]。管氏肿腿蜂具有相互抚幼行为,这是膜翅目寄生蜂中唯一具有拟社会行为(quasi-socialbehavior)的种类,研究其行为对于理解昆虫社会行为的进化具有重要理论意义,同时对生物防治林木天牛实践也具有参考价值。
研究发现管氏肿腿蜂母蜂之间不存在激烈的打斗行为,雌蜂趋向选择有蜂的寄主,同时对于不是自己所产的子代也表现出抚幼行为。国内外对于肿腿蜂的研究发表的文献资料已有200余篇,主要涉及肿腿蜂的种类、生物学特性、人工繁殖、林间放蜂、室内繁育、替代寄主、取食、寄生和子代性比分化等方面[3~4],行为研究中以取食行为和寄生行为目前国内肿腿蜂研究的热点[5]。最近几年开始关注管氏肿腿蜂的抚幼行为。国外研究最多的棱角肿腿蜂属的肿腿蜂,关注的是其打斗行为,以及子代性比方面的研究。合作行为的研究主要在高等动物以及真社会昆虫中进行[6~9]。寄生蜂中的合作行为到目前为止国内外基本是空白,而管氏肿腿蜂是非社会性昆虫,个体共同制服寄主,共同抚幼都表现出合作,所以在管氏肿腿蜂中探索合作行为研究将填补寄生蜂合作行为研究的空白,此研究对社会行为进化提供理论依据,具有很大的理论意义。
2. 研究的基本内容和问题
研究目标、内容及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研究目标:明确合作抚幼的管氏肿腿蜂亲缘关系是否对子代适合度产生影响。
研究内容、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3. 研究的方法与方案
研究方法、技术路线及可行性分析
母蜂的来源:同胞蜂(来自同一窝卵)非同胞蜂(来自不同窝卵)
a、b两蜂分别在指形管中接寄主,待子代发育到卵期后期(这时期可确保母蜂不再产卵)时,b蜂寄主舍弃,将b蜂移入a管中。在b蜂移入a管之前,统计a蜂的产卵量。随着子代的发育阶段,统计子代幼虫数、裸蛹数、子代雌蜂和雄蜂数、子代雌蜂进行称重,再对各组数据进行分析,得出结论。
4. 研究创新点
特色或创新之处
以社会行为学理论为指导对管式肿腿蜂抚幼行为进行研究,少见报道。研究对社会行为进化将会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5. 研究计划与进展
研究计划及预期进展
1)文献查阅阶段:查阅文献,学习合作行为理论知识,积极与老师和实验室肿腿蜂研究成员沟通交流,制定实验计划;
2)实验操作阶段:根据实验计划进行实验操作,实验中出现的问题及时反馈更正;
课题毕业论文、文献综述、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