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研究目的与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文献综述)
水蛭作为中药始载于《神农本草经》,2010年版《中国药典》只收载了蚂蟥(whitmania pigra)、柳叶蚂蟥(whitmania acranulata)和水蛭(hirudo nipponica)三种作为水蛭药材的动物基原[1]。本项目的研究对象为蚂蟥,又称宽体金线蛭,该种亦为我国水蛭药材市场的主流品种。随着研究工作的深入,水蛭的野生资源日益枯竭,因此水蛭的人工养殖成了当前迫在眉睫的任务。
光质作为一种重要的环境因子,对水生动物的生长,摄食,代谢,生殖等问题产生间接而又非常广泛的影响。不同种类及不同发育程度的动物趋光性表现不同。光能够对水生动物的昼夜活动节律,迁移和集群行为等产生多方面的影响。
近年来,光照对鱼类的生长影响研究已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为光照促进人工养殖提供了理论基础,目前,虽然对蚂蟥的研究报道较多,但对蚂蟥的研究则多侧重在药理和生理方面[2-3],有关蚂蟥人工养殖的基础性研究少有报道,蚂蟥生理特点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呼吸生理、繁殖条件以及摄食规律等方面[4-6],而光照对蚂蟥生长有关蚂蟥人工养殖研究还未见报道。
2. 研究的基本内容和问题
课题研究目标:
筛选最合适蚂蟥的红光光强。
3. 研究的方法与方案
研究方法:
1.蛋白酶活性测定 采用福林-酚法,在37℃,ph3.2和ph9.2条件下,每分钟水解干酪素产生1μg酪氨酸定义为1个蛋白酶活力单位。
2. 淀粉酶活性测定 采用 3,5-二硝基水杨酸比色法,在37℃,ph5.2条件下,单位体积的酶量,每分钟水解淀粉生成1㎎还原糖的产量为1个淀粉酶活力单位。
4. 研究创新点
特色或创新之处:
目前尚未见不同光强红光对蚂蟥生长影响的报道,本研究结果可为蚂蟥的人工养殖光照设置提供理论基础,为蚂蟥人工养殖的高效化、大型化开辟一条崭新的道路。
5. 研究计划与进展
研究计划及预期进展:
2013年05月10日~2013年05月30日
收集资料,熟悉项目所涉及的试验方法,准备开题。
课题毕业论文、文献综述、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