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研究目的与意义
多中心城市区域是经济全球化与区域一体化趋势下新兴的空间组织形式,是国家参与全球竞争和国际分工的重要地域单元(方创琳,2014)。相对于传统的单中心,多中心的区域模式有利于促进空间协调、均衡发展、社会公平和环境的可持续。它强调区域内不同城市节点集聚形成多个服务中心并构成分工有序、紧密联系的网络体系(罗震东和朱查松,2008)。多中心发展已成为各国家各层次空间规划的理论工具与政策目标,如欧洲空间发展展望(Faludi,2004),美国2050远景规划(Lang and Dhavale,2005),中国特大城市的空间规划(Liu et al.,2016)等。因此,开展城市群多中心发育程度评价对推进新型城镇化意义重大。产业空间的集群化、交通基础设施与信息通讯技术的发展推动了城市之间各种要素(如人口、资金、商品、信息、技术等)密集流动,传统的“场地空间”日益被“流动空间”取代(Castells,1996),进而促使城市体系从等级化到网络化演变(Camagni,1994;Taylor,2004)。在这样的背景下,城市和区域空间组织也发生了巨大变化,主要表现在多中心化和城市区域一体化。因此,采用网络视角对城市群的多中心发育程度进行评价,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
2. 研究内容和预期目标
2.1 研究目标立足新型城镇化的战略布局新背景和城市群多中心发展的现实趋势,本论文将利用网络流联系数据对我国城市群的多中心发育现状开展科学的定量评价,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功能优化的政策建议。
2.2 研究内容
以知识合作数据和交通联系数据为基础,以《国家新型城镇化发展规划》中的我国重点培育发展的若干个城市群为研究区,具体研究以下内容:
3. 国内外研究现状
在多中心的实证研究方面,国外学者探索了不同的区域多中心性程度的测度方法,其中影响最大的就是POLYNET 项目中所采用的三种定量测度方法:(1)位序-规模回归法;(2)(非)均衡指数法;(3)Green的功能多中心指数法。位序—规模回归法是通过将城市在区域网络中的连接度与其排序进行回归分析,获得最优拟合下的回归线坡度值(负值)(Meijers and Burger,2010)。但其拟合度往往不高,导致信息损失和误差(Li and Phelps,2017)。而且,样本数量和拟合精度的差异,也会导致坡度值在不同区域的案例研究中缺乏可比性(Liu et al.,2016)。为避免此问题,学者们开始采用(非)均衡指数法和Green测度法。例如,Li和Phelps(2017)在长三角知识网络中对所有城市节点度的Gini系数进行计算,在分析各城市中心性分布均衡程度的基础上,得到功能多中心指数。然而,Pereira等(2013)学者认为Gini系数无法反映出多中心在空间维度的信息,是“不理想指标”。Green测度法是Green(2007)提出的,基于对各节点连接度的标准差分析,用网络密度加以修正的多中心性测算方法,并应用于欧洲POLYNET的研究中,受到学术界青睐。借鉴此方法,国内张晓明(2008)、罗震东(2010)、蔡莉丽等(2013)分别利用高级生产性服务业企业组织数据、高铁发车数据和客运交通流数据测度了长三角和珠三角城市群的多中心性。由此可见,多中心发展已在长三角、珠三角等发育水平较高的城市群显现(李国平等,2009;陈前虎,2010),但在推进新型城镇化进程中,需要科学理性地分层次建设好不同发育水平的城市群,而其余城市群的多中心发展状况如何知之甚少。
4. 计划与进度安排
首先,进行网络数据、空间数据和属性数据的收集,并建立城市群数据库。通过网络爬虫法、手动收集法,获取我国不同城市群内部城市之间交通和知识的联系数据,构建两种城市网络的矩阵。同时,通过统计年鉴和公报资料,汇总城市群内所涉及地级市的社会经济发展属性数据(如人口、经济等)。结合基础地理信息空间数据,构建研究区的数据库。
其次,利用green测度法计算不同城市群的多中心指数。对城市节点度的数组差异进行统计分析,定义为某种功能联系网络中节点度的标准差,然后结合考虑网络密度这项指标。在加权网络中,网络密度是所有城际联系实际值的总和l与理论上最大值的总和lmax的比率。所以,green测度法中城市区域的功能多中心性pf可以表示为:
5. 参考文献
[1]方创琳,张永姣.中国城市一体化地区形成机制、空间组织模式与格局[j].城市规划学刊,2014(06):5-12.[2]方创琳.中国城市群研究重要进展和未来发展方向(英文)[j].journal of geographical sciences,2015,25(08):1003-1024.
[3]彼得霍尔,考蒂佩因,罗震东,陈烨,阮梦乔.从大都市到多中心都市[j].国际城市规划,2008(01):15-27.
[4]罗震东,朱查松.解读多中心:形态、功能与治理[j].国际城市规划,2008(01):85-88.
课题毕业论文、文献综述、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