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研究目的与意义
进入二十一世纪,绿色经济、生态经济和低碳经济的发展理念逐渐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潮流,绿色供应链管理成为制造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而绿色采购作为绿色供应链的源头环节,是绿色供应链成功实施的关键。因此,绿色采购问题也受到国内外学者的高度重视。绿色采购是企业购买可循环利用物资的同时,还需控制使用对环境有损害的原材料,目的是促进循环、再使用和资源使用的减量化,且通过与上下游成员合作,达到较理想的采购效果。
2. 研究内容和预期目标
本文主要对制造企业绿色采购的评价体系进行构建与研究,通过对企业绿色采购影响因素的特点分析,利用ahp层次分析法构建评价模型。
3. 国内外研究现状
郭金玉等人(2008)对层次分析法、改进层次分析法、模糊层次分析法、改进模糊层次分析法和灰色层次分析法等在安全与环境科学中的应用进行了分析、研究和展望[1]。刘彬(2008)运用层次分析法和模糊综合评判作为绿色采购供应商选择的方法并进行案例研究,同时根据因子分析法确定供应商评价指标的权重,建立了3个维度19个题项的指标体系,并运用相关分析、回归分析、聚类分析等统计方法对评价结果进行验证[2]。石森昌、高彧(2008)对绿色采购绩效评价的选定原则进行系统的梳理,同时提出构建指标体系基本框架和选择评价指标的方法,并提出了重要指标的计算方式[3]。刘彬、朱庆华(2009)归纳总结了绿色采购实践的研究进展, 深入分析了现有的绿色采购实践研究内容, 对绿色采购的概念、绿色采购环境下的供应商选择方法和供应商评价指标以及绿色采购的实施与企业绩效间的关系等进行了综述[4]。刘彬、朱庆华(2009)基于275家企业的调研数据, 采用因子分析法识别出中国制造企业绿色采购实践和企业绩效评价的主因子。在此基础上, 根据对主因子间的相关分析和回归分析结果进行了结合我国实际的分析讨论, 最后指出了未来研究方向[5]。高利霞(2010)提出基于改进的层次分析法和模糊综合分析法相结合的绿色采购绩效评价方法,并应用实例进行验证[6]。叶珍(2010)通过ahp确定子目标和各指标权重,用多层次模糊综合评价法对教学质量进行评价[7]。明应召(2010)设计了基于企业社会责任的供应链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并结合信度分析和探索性因子分析等统计分析方法对其进行测试与评估;针对正式指标体系,运用层次分析法确立指标权重,借助模糊综合评价法对基于企业社会责任的供应链竞争力进行总体评价[8]。郭宝东(2011)总结了绿色采购具有学科交叉性、多目标性、时域性和地域性等特征,分析了绿色采购的各种影响因素, 指出了在发展中国家, 高层管理人员的支持和参与是促进绿色采购发展最重要的内部因素, 政府是影响绿色采购最主要的外部因素[9]。张松波、宋华(2012)运用解释结构模型方法进行分析, 研究结果表明企业实施绿色采购主要制约因素包括缺乏绿色采购的价值认识, 绿色需求信息传播障碍以及政府相关法规缺失或监管不严等,并据此提出了相应对策[10]。邓雪等人(2012)在用层次分析法解决问题时,采用了四种计算方法来求权重向量,再综合分析,避免使用一种方法产生的误差[11]。张月磊(2013)探索了影响企业社会责任采购实践情况的主要因素,利用层次分析法计算出二级子目标和总目标层间的最终权重大小关系,设计出企业社会责任的评价指标体系[12]。joshi和rahman(2015)分析影响绿色购买决策的各种普遍动机、促进因素和障碍,并为绿色购买行为中报告的不一致之处提供了解释,即消费者的环保性和产品功能属性[13]。mosgaard和mette(2015)分析了北欧一家发电公司七家子公司的采购行为,和涉及因更改公司绿色采购程序而导致的行为变化。结果表明,采购行为的变化与其影响他们是否理解政策、工具和程序无关,而取决于采购者是否真正将知识付诸实践的问题[14]。高维和、陈转青(2016)从造船行业的绿色材料采购入手,实证研究绿色战略如何驱动并影响治理,以及管理层认知如何影响治理选择,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建构了全新的绿色采购治理分析框架。结果发现,绿色营销战略中的绿色品牌声誉、环境文化导向分别对关系契约和定制契约具有直接驱动效应,进而对企业经济绩效产生显著正向影响[15]。张松波等人(2017)提出绿色采购战略分为基于产品的绿色采购和基于流程的绿色采购, 并开发相应的测度体系, 同时引入运营效率和利益相关者满足, 构建绿色采购与企业绩效关系的新概念模型, 并采用中国a股206家上市公司的客观数据进行实证检验。结果发现, 虽然基于产品的绿色采购和基于流程的绿色采购均对企业绩效有正向影响, 但是中国企业更关注于产品绿色采购对企业绩效的影响, 而不同利益相关者满足在绿色采购战略与企业绩效之间存在不同的调节作用[16]。陈启胜(2019)介绍了绿色供应链采购管理的特性、绿色供应链管理的必要性和迫切性,以及绿色供应链采购管理的主要做法[17]。wang等人(2019)论述了绿色产品的基本功能价值与绿色采购行为的社会价值和认识价值之间的相互作用,在比较分析代表性城市消费者调查数据和网上绿色产品大销售数据的基础上,采用模糊认知图定量研究绿色意图与实际行为之间的相互作用方式[18]。毛蕴诗、korabayev、韦振锋(2019)根据多行业绿色发展所采取的措施与成效,从绿色全产业链的相关理论出发,关注企业、政府、社会的联动治理,构建一套涉及各利害相关方行为,具有普遍性和可操作性的绿色全产业链评价指标体系,并通过案例验证其应用价值[19]。覃朝晖(2020)运用动态演化博弈方法探讨绿色采购决策过程中制药企业与同行企业以及政府3个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博弈过程,得出了多方演化博弈的演化稳定策略[20]。刘伟(2020)从商品流通的角度出发,分析相关零售企业或批发企业的发展趋势,以绿色低碳经济概念作为指导,从而为我国的商业绿色采购发展提出相关的建议[21]。张亚欧(2020)结合《绿色采购管理》一书对绿色经济背景下政府绿色采购进行分析研究[22]。吴雨健(2020)介绍了日本实行绿色采购单20年来的一些值得借鉴的措施[23]。朱传臻(2020)通过介绍绿色采购的主要内容、绿色采购对企业竞争力的影响及企业如何有效实现绿色采购,指出实施绿色采购不仅有利于保护环境,而且能够提高企业绩效,实现企业可持续发展,是提升企业竞争力的有效手段[24]。
4. 计划与进度安排
2022年10月-2022年12月 相关文献检索
5. 参考文献
[1]郭金玉,张忠彬,孙庆云.层次分析法的研究与应用[j].中国安全科学学报,2008(05):148-153.
课题毕业论文、文献综述、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