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疫情背景下企业家社会责任感对小微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影响开题报告

 2023-02-21 18:20:36

1. 研究目的与意义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中小企业快速发展,已经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国家在发展中不断更新相关政策标准来适应市场的需求与发展,结合对中小企业的进一步划分标准,国家加大了扶持小微企业的政策力度,配合提出创业创新的口号,借此促进市场活力、提高创新创业的热潮。

小微企业是促进就业、推进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也是市场创新与活力的重要保障,显然小微企业的生存、发展、持续已经成为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一环,社会也更加重视小微企业。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2. 研究内容和预期目标

研究内容:本文在研究国内外企业家社会责任与小微企业发展的理论基础上,首先对企业家的社会责任感做出界定,然后分析小微企业的生存持续问题,企业家社会责任感的影响机制、作用机理,找到在新冠疫情背景之下企业家的社会责任感对小微企业生存发展的显要影响模式,再经过问卷的数据分析的出现实情况下对企业家、对企业的影响因素。最后,得出本文的一般性结论,提出在疫情背景下对有效实现企业家社会责任感对小微企业持续发展的正向影响作用的措施建议。拟解决的关键问题:①讨论小微企业生存与持续发展的困难,以及疫情下放大的问题②分析问卷数据,研究小微企业企业家的社会责任感对于企业自身发展与可持续的影响③得出疫情背景下企业家的社会责任感对小微企业的作用写作大纲:

一、引言:主要介绍本文研究的背景及意义,研究方法与内容构建等

1.1研究背景

1.2研究目的与意义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3. 国内外研究现状

企业家:“企业家”(entre preneur)一词最早出现在法语中,法国经济学家康替龙(cantillon)于 1755 年将“企业家”这一术语首次引入经济学理论,将企业家定义为承担经营风险的人。国外研究现状:西方企业家理论的发展大致经历了以下几个阶段: 1.早期经济学家的企业家理论 法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家理查德#8226;康替龙,他明确提出了企业家与资本家和管理者在职能上具有明显的差别,他称那些充分利用未被他人认识的获利机会的人为企业家。 2.新古典经济学家的企业家理论新古典经济学派的奠基人马歇尔在其论著中, 最早将企业家作为独立的生产要素提出并进行研究,从企业家作为企业组织的领导协调者、中间商、创新者和不确定性承担者等各方面对企业家的职能进行了全面的论述。马歇尔认为,生产过程是协调生产要素卖方和产品买方之间关系的一种中间过程,而企业家的作用正是组织这一过程。 熊彼特的企业家理论独树一帜,他将企业家看作市场均衡的破坏者,企业家是创新的主体,企业家的作用就在于创造性地破坏市场均衡。他认为,经济发展总是以破坏旧经济运行秩序的形式表现出来的,而企业家正是这一创新过程的组织者和始作俑者,其动力则是企业家追求利润目标的初衷。通过创造性地打破市场均衡,才会出现企业家获取超额利润的机会,而随着跟随着的接踵而至,这种机会会逐渐消失。 3.基于不确定性和市场不均衡的企业家理论 与熊彼特的观点相反,奈特、科兹纳、卡森等则遵循市场非均衡的观点,将企业家看作是市场均衡的恢复者。在他们看来,由于信息不完全等因素,市场经常处于一个不均衡的状态。企业家就是为了获得税金对资源的重新配置将市场带回到均衡状态。 国内研究现状:从 80 年代末期开始,我国经济学家就开始对企业家问题进行研究,到后来改革发展不断深化,国内的企业家理论也开始规范化系统化,形成有深度的体系。在这方面,我国经济学家张维迎利用信息经济学的原理,对个人财富在企业家形成中的作用作了系统的论述。他在《企业的企业家——契约理论》(1995)一书中,给出了一个企业的企业家理论模型。该模型的微观基础是非合作博弈和讨价还价理论。在均衡状态下,个人将被划分为四种职业:经营能力高、个人财富多的人成为企业家;经营能力低、个人财富多的人成为纯粹的资本所有者;经营能力高、个人财物少的人成为管理者;经营能力低、个人财富少的人成为工人。在他看来,企业家应该是资本家。企业家必须拥有个人财富,因为企业家必须要运营资本,让资本家作为企业家会避免由于信息不对称而带来的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问题,也就是说,拥有个人财富是成为企业家的必要条件。他的论证基于如下假设:①非负消费假定。做企业家的机会成本对富人比对穷人高,因此,给定经营能力,穷人比富人有更强的做企业家的动因。②信息不对称假定。经营能力是私人信息,个人财富是公共信息。在企业家能力不易观测到的情况下,资本可以作为一种信号手段显示当事人的企业家才能,换句话说,具有较多财富的人,一般具有较强的经营能力。 张维迎的企业家理论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①这是一个“先天”决定的模型。在他的模型中,经营能力和个人资产似乎都是先天决定的,是个人天生的能力和继承积累的财产,因为在模型中,经营能力和个人资产被处理为静态的不变量。②其理论的假设前提在现实中也很难站住脚。首先,资本特指为货币资本,而没有包括人力资本和社会资本范畴;其次,如果动态的考察,个人能力并非完全是私人信息,同时,作为反映个人能力的信号,财富对能力的显示功能只有在静态的情况下才具有,而在动态情形下,它并不是一个重要的信号。此外,我国的经济学家丁栋虹(2000)认为以往每一种企业家理论和概念解释都具有阶段性的特点,它们在出现的特定时代都是真实正确的,但无法动态地反映不断演进的企业家内涵。为此,他独创性地提出“企业家是在动态经济中异质型人力资本的拥有者”,并指出“所谓异质型人力资本是指具有边际报酬递增生产力价值的特定类型的人力资本”。 中小企业的界定笼统的来说,小微企业是一个规模的概念,是指相对于大企业而言,资产规模,人员规模和经营规模都比较小的经济单位。世界各国对中小企业的具体确认标准和办法也不同。国内外对小微企业界定标准一般包括了两个方面的内容:主要是从质的规定和量的规定这两个方面展开的。一般都是选用雇员人数、营业额、资产总额、资本总额中的一项或几项指标来确认中小企业。国外划分:采用营业额和雇员人数两项指标确认中小企业的国家有美国、英国、德国、加拿大等国家;采用资产额和雇员人数两项指标确认中小企业的国家有韩国、新加坡等国家;采用资本额和雇员人数两项指标确认中小企业的国家有日本等国家;采用雇员人数一项指标确认中小企业的国家有法国、意大利、澳大利亚、瑞士等国家。欧盟规定雇员在500人以下、固定净资产在7500万欧元以下的企业为中小企业。 国内划分:我国对于中小企业的划分经历了一个不断的调整的过程。从建国初期的按照固定资产价值来划分企业规模,到 1962年,我国根据企业的作业人员标准对企业的规模进行了划分。 再到1984年,国务院出台了《国营企业第二步利改税试行办法》,对我国非工业企业的规模按照企业的生产经营能力和企业的固定资产原值设定了划分标准,主要涉及了零售、公交、物资回收等国营小企业。 1992年,划分企业协调类型小组又对1988年颁布的标准进行了补充,增加了对轻工业、医药工业、市政公用工业、电子工业、和机械工业中的轿车制造企业的规模划分。 到1999年,我国再次修改企业规模划分标准,又对企业类型进行了重新分类,把销售收入和资本总额作为主要的考察指标,仍然保留了1988年颁布的标准中的四种类型。并根据企业的销售额对企业的分类进行了调整,年销售收入和资产总额均在5亿元以下的为中小型企业,年销售收入和资产总额均在5000万元以下的为小型企业。 目前,我国现行的中小企业的界定标准主要是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小企业促进法》和《国务院关于进一步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若干意见》所制定的。2011年,对于2003年发布的暂行规定进行了修订后,由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统计局、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财政部四部委联合下发了《中小企业划型标准规定》。将中小企业划分为中型、小型、微型三种类型。此次划型标准的修订的重要突破在于新增加了微型企业的标准,并且将小型企业和微型企业列为今后国家政策所扶持的重点。 企业社会责任:目前人们所研究的现代企业社会责任的思想萌芽于20世纪初期,美国工业化进程中,人们对大型公司的出现以及公司所有权和经营权相分离的反思。1916 年,芝加哥大学clark(1916)首次提出责任感经济的概念。这是现代企业社会责任思想的萌芽,但是克拉克却没有给出明确责任感经济的定义。国外研究现状: 191924 年,美国学 shelton(1924)提出了企业社会责任的说法。他将社会责任和企业内外部各种群体需要的责任相联系,认为企业社会责任包括道德义务,公司经营对社区提供的服务有利于增进社区利益,而社区利益作为一项衡量尺度,远高于公司盈利。bowen(1953)提出,社会责任原则指的是一种思想,认为商人自愿承担社会责任是改善经济问题和更好地实现我们追求的经济目标的可行方法。经营者的社会责任指的是经营者具有按照社会的目标和价值观来确定政策、作出决策和采取行动的义务。并且,鲍文对企业社会责任的概念进行了详细地阐述,指出其中包含三部分重要内容:第一,承担企业社会责任的主体是大公司,小企业应当承担的社会责任虽然重要,但需要另外分析;第二,公司管理者是企业社会责任的实施者;第三,企业社会责任遵循自愿原则。71 年,美国经济发展委员会(committee for economic development,1971)把企业社会责任从里到外分成3个层次:里层是最基本责任,要求企业行使和发挥经济功能,包括产品提升、经济增长和就业机会;中间一层是将履行经济功能的责任与社会主流价值观与当前社会存在的主要问题相结合,例如:环境问题、与员工的关系问题、顾客对信息的更高要求等;外层是新近出现但还不是很清晰的责任,要求公司更广泛积极地介入到改善社会环境的活动中去,例如贫穷和城市问题。 2000 年,欧洲会议(europeanconference,2000)提出,企业社会责任不仅意味着企业行为符合法律规定,而且要积极改善环境、人力资源和相关利益者的利益。 国内研究现状:我国学者叶祥松、黎友焕在 2007 年提出,企业社会责任具有两个方面的特征,第一是制度以及法律要求的强制性的社会责任,这类企业社会责任一般是通过相关法律法规和行业标准等制度的制定来强制推行的;第二是道德以及价值观念要求的自发性的社会责任,这类企业社会责任的推行是建立在企业文化中对人、自然、社会和谐关系的认可上,体现了企业家自身的人文素质与价值观念。到目前为止,匡海波在 2010年提出的企业社会责任的概念认可度是最高的,他认为企业社会责任是指企业在创造利润、对股东承担法律责任的同时,还要承担对员工、消费者、社区和环境的责任。企业社会责任要求企业必须超越把利润作为唯一目标的传统理念,强调要在生产过程中对人的价值的关注,强调对消费者、对环境、对社会的贡献。

通过以上各方对企业社会责任的定义可以看出,企业社会责任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法律和道德。企业首先要遵守相关法律法规这一最基本的强制性要求,然后出于对道德伦理的自发性要求来回馈社会,促进社会的发展。

企业家社会责任对企业发展的影响相关理论研究

随着对企业家理论与社会责任的研究深入,国内外对探索现代社会企业商业发展时更多的将目光放在非物质的因素上,更关注起了伦理道德方面的关系研究,其中企业家精神对企业的发展影响成为热门之一,而社会责任感也属于一种企业家精神。国内外的研究中有将企业家的社会责任与企业发展相联系也有以企业家精神为传导研究企业的战略、创新、绩效与持续发展等,并没有将企业家的社会责任独立出来,不是将其划分到企业家精神就是归入企业社会责任的大分类中。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4. 计划与进度安排

2022.12.1-2022.1.10选题提交、开题报告、确定写作提纲、文献收集、资料整理、问卷设计 2022.1.11-2022.2.10问卷分发和回收、分析数据撰写、整合资料、撰写并提交论文初稿2022.2.11-2022.3.19完成中期检查、进行论文修改2022.3.25-2022.5.1 完成论文修改、重复利率检查、外文文献翻译、定稿等工作2022.5.1-2022.5.10提交论文定稿版,进行答辩准备

5. 参考文献

[1]邵兴东,孟宪忠.战略性社会责任行为与企业持续竞争优势来源的关系——企业资源基础论视角下的研究[J].经济管理,2015(06):56-65.DOI:10.19616/j.cnki.bmj.2015.06.008.[2]张朝枝,杨继荣.基于可持续发展理论的旅游高质量发展分析框架[J/OL].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13[2021-12-01].http://kns.cnki.net/kcms/detail/42.1178.N.20210817.1706.012.html.[3]牛文元.可持续发展理论的内涵认知——纪念联合国里约环发大会20周年[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2,22(05):9-14.[4]薛俭,陈强强.企业可持续发展能力评价研究综述[J].中国经贸导刊(中),2021(02):183-184.[5]高波,秦学成.中小企业可持续发展能力的评价体系与方法[J].统计与决策,2017(08):178-181.DOI:10.13546/j.cnki.tjyjc.2017.08.045.[6]苗卜士.后疫情时期地摊经济可持续发展价值与实施建议——基于社会建设相关理论[J].南方论刊,2021(06):25-27.[7]王宇菲. 企业环境责任对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影响研究[D].吉林大学,2021.DOI:10.27162/d.cnki.gjlin.2021.000376.[8]卿好.管理者教育背景、企业社会责任与税收规避[J].财会通讯,2017(06):80-83.DOI:10.16144/j.cnki.issn1002-8072.2017.06.020.[9]许鑫,黄婧.新冠肺炎疫情下企业管理者风险感知与行为选择研究[J].图书馆杂志,2020,39(12):117-127.DOI:10.13663/j.cnki.lj.2020.12.016.[10]张正勇,吉利.企业家人口背景特征与社会责任信息披露——来自中国上市公司社会责任报告的经验证据[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3,23(04):131-138.[11]徐尚昆,杨汝岱.企业社会责任概念范畴的归纳性分析[J].中国工业经济,2007(05):71-79.DOI:10.19581/j.cnki.ciejournal.2007.05.009.[12]侯家云.疫情期间我国中小微企业的困境与应对方案[J].山西财税,2021(09):48-50.[13]闫玉莲,司硕.对后疫情时代我省中小微企业发展路径的思考[J].山西财税,2020(11):47-49.[14]孙毅.中小微企业应对新冠疫情实现健康平稳发展的对策研究[J].山东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0,20(05):8-12.DOI:10.13396/j.cnki.jsict.2020.05.004.[15]吴敬. 企业家能力对中小企业绩效的影响研究[D].湖南大学,2008.[16]张铭芮,郑立新.企业家精神和社会责任感对企业的影响研究——以华为的成长为例[J].商场现代化,2020(08):109-110.DOI:10.14013/j.cnki.scxdh.2020.08.053.[17]李海芹.企业社会责任与顾客忠诚关系的实证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10:11-13. [18]何朝晖.中小企业社会责任与成长性关系研究[D].中南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9:18. [19]李彩,刘远艳.企业社会责任内涵文献综述[J].东方企业文化,2010(12):48. [20]马自驹.基于企业社会责任理论的满意度模型研究[D].江苏科技大学,2012.[21]廖丹凤.企业家能力与企业关系研究.科技导报, 2006,(12):37-41 [22]罗敏.企业家社会资本与我国民营企业家成长研究:[贵州大学硕士学位论文].贵州:贵州大学,2004 [23]马歇尔.经济学原理.上海:商务印务馆, 1965,59-61 [24]约瑟夫A熊彼特.经济发展理论.上海:商务印务馆, 1990,30-35 [25]吕书平,王郭婵.企业家成功的招法.辽宁:辽宁人民出版社, 1988,128-129 [26]吴培良,郑明良.企业领导学.天津: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 1988,154-157 [27]陈宪,吴为善.现代企业家功能与形成机制.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 1989, 44-48 [28]张维迎.企业的企业家——契约理论.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1995,57-59 [29]张铭芮,郑立新.企业家精神和社会责任感对企业的影响研究——以华为的成长为例[J].商场现代化,2020(08):109-110.DOI:10.14013/j.cnki.scxdh.2020.08.053.[30]常诚. 企业家精神及其对企业战略选择的影响[D].华南理工大学,2014.[31]宫文博. 企业家精神与企业持续成长研究[D].山东大学,2007.[32]Board Members in the Service Industry: An Empirical Examination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 Orientation and Directorial Type[J]. Nabil A. Ibrahim;Donald P. Howard;John P. Angelidis. Journal of Business Ethics. 2003(4)[33]沙彦飞.基于企业生命周期的企业家社会责任及精神耦合研究[J].管理学报,2012,9(07):1078-1083.[34] Covin, J. G. amp; Kuratko, D. F. The Concept of Corporate Entrepreneurship. In V. Narayanan amp; G. O’Connor (Eds.), The Blackwell Encyclopedia of Technology and Innovation Management. Oxford, UK: Blackwell Publishers,2008 : 67 [35] FinkelsteinS, HambrickD.C.A.A.amp;CannellaJr.StrategicLeadership: TheoryandResearchonExecutives,TopManagementTeams,andBoards [M]. New York: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2009, 70-126 [36] Aleix, Calveras, Juan, Jos Ganuza and Gerard, Llobet. Regulation, 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 and Activism[J]. Journal of Economics amp; Management Strategy,2007,16(3):719. [37]Lee K H, Saen R F. Measuring Corporate Sustainability Management:A data Envelopment Analysis Approach[J].Imternational Journal Production Economics, 2012,140(1).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课题毕业论文、文献综述、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