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研究目的与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文献综述)
随着人口总量增加、城镇人口比重上升、居民收入水平提高,以及农产品的工业及能源用途拓展,近年来我国粮食消费量呈明显的逐年增长趋势。且我国耕地面积在不断的减少,最近几年人民对于猪肉的需求量逐渐加大,因此需要更多的土地和饲料来保障猪肉的供应,进而导致人猪争粮尴尬局面。因此提高饲料利用率和粗纤维消化率显得特别重要。研究苏淮猪耐粗饲,期望能促进中国地方猪节粮型粗饲技术的推广,可以改变饲料类型,开发利用一些没被利用的廉价饲料,可以大幅度的降低饲养成本,也可以对植物秸秆进行利用,减少浪费和污染,缓减农业资源的供需矛盾。
相对于外国猪种,我国地方猪种对粗纤维含量较高的粗饲料利用率高,耐粗饲能力较强,对粗饲料日粮利用和转化率高,增重明显[1]。张斌、胡建新[2] 研究表明,豫南黑猪耐粗饲能力较强,对粗饲料日粮利用和转化率高,增重明显优于长白和大约克。张秀萍[3] 的研究表明,低营养水平高纤维饲粮对荷包猪乳房发育影响不大,而对长白猪影响明显,乳房发育极不充盈;对母猪总产仔数影响不显著,但长白猪产子下降趋势大。不同营养水平下,荷包猪出生重差异不显著,长白猪出生重差异显著。urriola[4]等用梅山猪和不同年龄体重的约克夏猪进行试验,在回肠末端制作篓管,测定不同品种猪饲喂不同水平日粮纤维消化率的差异,结果发现梅山猪较约克夏猪具有更高的消化道表观总消化率。
对于大肠分解纤维素的菌落研究,varel[5]等由猪粪样中分离出的2种分解纤维的优势菌,一种为厌氧分解纤维的革兰氏阴性菌产琥珀酸拟杆菌(bacteroides succinogenes), 另一种为革兰氏阳性球菌生黄瘤胃球菌(ruminococcus flavefacines)。除了这两种优势菌之外,还包括白化瘤胃球菌(ruminococcus albus)、丁酸弧菌(butyrivibrio)、柔嫩梭菌(clostridium leptum)、草食梭状芽孢杆菌(clostridium herbivorans)等。令人意外的是从猪胃肠道分离出来纤维降解活性最强的是草食梭状芽孢杆菌(clostridium herbivorans)[6],在猪粪便微生物中也是主导菌群,在猪胃肠道中数量也很高(107个/g食糜),等同于甚至高于瘤胃纤维降解菌,我国地方猪种梅山猪体内也被分离出过这种纤维分解菌,当给猪饲喂高水平纤维日粮时,在可培养的肠道微生物中,纤维降解菌占了10%[7]。
2. 研究的基本内容和问题
1. 研究目标
根据前期实验室试验,选取相同日龄高、低纤维消化率的苏淮猪,探究其粪便内丁酸弧菌、草食梭状芽孢杆菌、黄化瘤胃球菌、热纤维梭菌等常见纤维分解菌的丰度差异,并分析这些微生物的丰度与纤维表观消化率的相关性。初步探究为苏淮猪耐粗饲的微生物生理机制。
2. 研究内容
3. 研究的方法与方案
1、研究方法:
本试验利用荧光定量pcr技术,研究高、低纤维消化率苏淮猪粪便内丁酸弧菌、草食梭状芽孢杆菌、黄化瘤胃球菌、热纤维梭菌等常见纤维分解菌的丰度差异,并分析这些微生物的丰度与纤维表观消化率的相关性。为探究地方猪耐粗饲机制提供理论支持。
2、技术路线:
4. 研究创新点
研究地方猪种的耐粗饲可以充分利用粗纤维,开发利用一些没被利用的非常规饲料,节约资源,减少污染,同时也缓减农业资源的供需矛盾,避免人猪挣粮的尴尬局面。
5. 研究计划与进展
2016年5月-2016年6月:阅读课题相关文献和书籍资料,进行文献综述书写,并请教老师安排实习事情。
2016年7月-2017年1月:淮阴种猪场选取相同生理阶段的的苏淮猪饲养采取粪样和微生物样。
2017年2月-2017年3月:申报课题,提交开题报告 。
课题毕业论文、文献综述、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