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研究目的与意义
随着互联网业务的不断发展,网购平台也在不断升级,预售作为目前网上购物的新模式,对消费者来说通常表现为一种策略型行为,比如预售时间超过一定期限消费者购买同样产品的几率就会降低,而目前的学术界对这一机制的研究较少,大多处于分散而缺少逻辑的阶段,因此继续投入研究很有必要。
对于商家来说,预售意味着可以提前获得销售资金、降低库存风险并根据预售数量 实时更新市场需求预测信息。
对于消费者来说,预售模式一般会有折扣、优惠券等降价 政策,通过购买预售产品可以获得较高优惠并避免正常销售季节可能存在的缺货风险。
2. 研究内容和预期目标
第一部分主要是绪论部分,本文首先从网络购物的发展现状出发详细介绍了研究背 景;随后,从理论和实践两个角度论述本文的研究意义;最后逐一详细地介绍了本文的研究内容与研究思路。
第二部分是相关理论基础,对所依据的理论基础和研究模型进详细介绍。
第三部分是研究假设的提出。
3. 国内外研究现状
国外对预售机制的研究集中在特征与影响作用方面。Christopher 等认为预售的原 因是需求与供给的优化配比,提出了销售时期价格和预售期定价之间的优化。在预售价格方面,Lee 等研究了企业提前销售服务的最优性,而预售期最优价格和份额取决于正常销售时期的价格敏感度。
从国内来看,武玥从消费者偏好角度对网络预售模式进行了过程仿真,研究消费者社会偏好和时间偏好对网络预售机制的影响情况;李勇建等对预售模式下无理由退货策略进行了分类探究,最优策略是以产品残余价值为价格的部分退款退货策略;刘思婧等根据预售物流的确定性,对网络预售模式下的物流进行了双层规划。杨沛等从网络预售模式出发,根据产品因素、情境因素以及消费者个人特征三个角度探究消费者购买意愿的影响因素。
4. 计划与进度安排
本文将以我国网络预售模式目前的发展现状为背景,借鉴国内外理论和 实践研究经验(主要是国内),采用实证分析法进行探究。
首先提出研究问题,在文献回顾的基础上,总结过往相关研究成果,根据本研究问题提炼出相关变量,并进一步提出相关研究假设,进行实证研究设计,在现有国内外相关成熟量表基础上,确定各研究 变量的测量方法,设计调查问卷并进行预试、修改和完善,形成最终正式问卷。
通过随机大量抽样方法收集数据,对所得数据进行信度与效度检验,通过回归分析进行直接效应、中介效应与调节效应检验,对研究假设进行验证,从而最终得出研究结论。
5. 参考文献
[1]王燚莹.在线追加评论对消费者购买意愿的影响研究【d】.河北大学.2021[2]李一桐.c2b 预售模式下消费者购买意愿形成机理研究【d】.东华大学.2017(05)[3]杨沛.网络预售模式下消费者对快速时尚品的购买意愿研究【d】.湖南大学.2014(03)[4]单汨源,杨沛,张人龙.网络预售模式下消费者购买意愿的影响因素【j】.经济经纬.2014(05):98-102[5]张宝生,张庆普,赵辰光.电商直播模式下网络直播特征对消费者购买意愿的影响——消费者感知的中介作用【j】.中国流通经济.2021(06):52-61[6]张红霞.消费者对电商扶贫农产品的购买意愿及其影响因素研究.兰州学刊[7]郑军,刘丽云,张初兵.直播带货中冲动购买意愿的唤醒——基于整体社会临场感的有调节的中介模型.珞珈管理评论.2021(03):103-123[8]张大成.网络预售模式下消费者忠诚度影响机理研究【d】.山西大学.2021(12)
[9] hong-wei wu,hui guan. the mechanism of brand reputation on consumer purchase intention in live banding[c]//proceedings of 2021 4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data science and information technology (dsit 2021).,2021:353358.doi:10.26914/c.cnkihy.2021.032906.
[10] hong-wei wu,hui guan. the mechanism of brand reputation on consumer purchase intention in live banding[c]//proceedings of 2021 4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data science and information technology (dsit 2021).,2021:353358.doi:10.26914/c.cnkihy.2021.032906.
课题毕业论文、文献综述、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