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研究目的与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文献综述)
课题意义:从土地规划的基本原理看,村级土地利用规划是对中国现行土地总体利用规划的延伸和完善。并且在建设统筹城乡发展,建设美丽乡村的新背景下,现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宏观管理已难以对区域社会经济发展中的微观土地利用管理问题进行有效调控和引导,对更大比例尺和更小范围内的土地利用规划提出了新的要求,编制操作更为具体、管理更为精细的村级土地利用规划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近年来,随着中国村域产业结构的不断调整,新农村建设步伐的加快,各行各业对土地利用、管理提出了不同程度的要求,保护与建设之间的矛盾越发尖锐,特别在经济发达和城郊结合的地区更是如此。这无疑给村级土地的利用和管理带来了新的压力和挑战。为有效规范各业用地行为,合理利用资源,科学编制村级土地利用规划是紧迫和必须的。虽然在近十几年的探索中已经形成了适合于各地的村土地利用规划编制方法和技术路线。但目前村土地利用规划编制的内容、理论和实施过程中仍存在许多函待解决的问题,理清这些问题并提出相关建议会对村土地利用规划编制的更好实施有重要意义。
国内外研究进展:长期以来我国发展受城乡二元体制影响,加深了城乡分割、土地分治、人地分离的“三分”矛盾,导致当前“城进村衰”现状。与此同时,农村依然肩负着保障粮食安全、保护生态环境、传承传统文化、保证数亿农民增收的重要使命。“三农”问题关系着国计民生,为破解当前乡村发展的矛盾,“十九大”提出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以激活农村人口、土地、产业等要素。因此,在“乡村振兴”战略下,研究村级土地利用规划以盘活土地资源、改善农村环境、提升乡村价值的意义重大。国外村土地规划建设最早起源于19世纪的德国,实行全公众参与模式进行村域整治;20世纪50年代英国开展了“中心村规划建设”;20世纪60年代日本开展了“造村运动”,同期韩国进行了“新村运动”,与印度的“乡村综合开发运动”一起从实践方面对村级土地利用规划的内涵进行拓展。我国关于村土地利用规划编制的探索性研究近十几年一直在进行中,依托新农村建设、土地整治、土地制度改革,浙江、四川、天津等多个省市开展试点编制工作,形成了适合于各地的村土地利用规划编制方法和技术路线。但我国东、中、西部地区自然禀赋不同,各地土地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土地利用程度以及对土地要素需求组合的区域差异十分明显。因此,如何将村土地规划的普适性规划模式同地区特色相结合,编制更有利于实施和管理村的土地利用规划方案,仍需要深入研究和探索。
应用前景:我国学者围绕村规划编制的主题,对于村规划编制思路和方法进行了一系列的研究,探索出适应新的农村社会形势下的村规划出路,就社会主义新农村村规划编制方法进行了一些总结。对于村规划编制方法的研究,有助于村规划更加有序的开展,保障农民集体的利益,实地落实乡(镇)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各项控制指标,进而更好的解决新农村建设中的建设用地占用矛盾,基本农田保护问题。化解农村落后的规划现状与经济增长的矛盾,为以后的村规划提供经验和教训。但目前我国村土地利用规划编制方法的理念不够明确,可操作性不强,实施流于形式,普适性模式与地方特色结合不强等问题都急需解决;明确村土地规划编制的基本问题并得出行之有效的相关建议使村土地利用规划编制更易于实施,推动村域的产业发展,从而促进城镇化进程和农业现代化发展。
2. 研究的基本内容和问题
研究目标: 通过阅读总结文献,了解村土地利用规划背景、理念和理论基础并针对目前村土地利用规划编制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相关建议。
内容:根据村土地利用规划编制的相关理念和理论基础,理清村土地利用规划编制体制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据此提出相关建议。
拟解决的关键问题:结合编制的理念理清村土地利用规划编制现存的主要问题并提出相关建议3. 研究的方法与方案
研究方法:文献研究法、归纳综合法
4. 研究创新点
目前相关研究大部分是根据编制实例通过经验总结的方法得出规划编制现存相关问题再给出建议,或者是提出编制理念说明根据理念编制应解决的关键问题却并没有找出规划编制体系现存的问题并给出建议。
本文拟通过结合编制的基本理念找出村土地利用规划编制实施浮于表面的相关问题并给出相关建议。
5. 研究计划与进展
1月15日:申报课题
1月15日-3月10日:搜集相关文献仔细阅读后写完开题报告初稿并交给老师询问修改意见
3月11日-3月18日:修改开题报告初稿并提交审核
课题毕业论文、文献综述、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