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扬州市的土地资源综合承载力评价及耦合协调性研究开题报告

 2023-02-19 20:43:26

1. 研究目的与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文献综述)

1课题意义

1.1 “双评价”和“三区三线”概念的提出

2018年4月,习近平在深入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座谈会上的讲话明确指出,按照“多规合一”要求,根据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和国土空间开发适宜性评价(以下简称“双评价”),划定生态保护红线、永久基本农田、城镇开发边界三条控制线,科学谋划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格局,建立健全国土空间管控机制。可见,以“双评价”为基础来编制国土空间规划成为基本共识,加强“双评价”在国土空间开发格局优化中的应用势在必行。2018年11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关于统一规划体系更好发挥国家发展规划战略导向作用的意见》。“三区三线”的划定和管理,成为各级国土空间规划体系编制与监督实施的重要内容。这里的“三区”是指生态、农业、城镇三类空间;“三线”指的是根据生态空间、农业空间、城镇空间划定的生态保护红线、永久基本农田和城镇开发边界三条控制线。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2. 研究的基本内容和问题

1研究目标

本文的研究目的是在现有的研究成果基础上,结合扬州市自身的区域特点,基于“经济承载力-社会承载力-生态环境承载力”构建扬州市土地综合承载力指标体系,构建土地综合承载力指标体系,并通过均方差改进的 topsis 模型对杭州市土地承载力状况进行评价定级;通过构建耦合协调模型对杭州市各承载力内部要素的耦合协调性进行评价研究,以期为提高杭州市的土地承载力水平提供可能的参考与借鉴。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3. 研究的方法与方案

1研究方法

首先构建土地综合承载力指标体系,并通过均方差改进的 TOPSIS 模型对土地承载力状况进行评价定级,最后通过构建耦合协调模型对扬州市各承载力内部要素的耦合协调性进行评价研究。

1.1 指标体系构建

基于“经济-社会-生态环境”研究框架构建扬州市土地综合承载力指标体系。在土地综合承载力的研究中,不同学者对指标体系的建立有着不同的看法,有学者基于承压系统构建土地承载力指标体系; 有学者基于土地功能构建指标评价体系。通过参考相关文献,同时考虑扬州市社会经济发展的状况,本文以经济承载力系统、社会承载力系统以及生态环境承载力系统来构建杭州市土地综合承载力评价指标体系。其中在经济承载力系统中,选取GDP增长率、第三和第一产业占比及农村居民的人均收入等指标; 社会承载力系统中用人口密度、城镇人口比重及高等院校在校人数等指标; 生态环境系统中选取建成区绿化面积、人均水资源量等指标。具体的指标体系如表1所示。

表 1 扬州市土地综合承载力评价指标体系

子系统

指标名称

指标性质

指标代码

经济承载力系统

人均GDP

M1

GDP增长率

M2

第三产业GDP比重

M3

第一产业GDP比重

M4

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

M5

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

M6

工业化率( 工业增加值/生产总值)

M7

社会承载力系统

人口密度

M8

城镇人口比重

M9

高等院校在校学生人数

M10

生态环境承载力系统

建成区绿化覆盖面积

M11

空气质量达到二级以上天数占全年比重

M12

人均水资源量

M13

城市污水集中处理率

M14

市区人均公共绿地面积

M15

工业二氧化硫排放量

M16

工业二氧化氮排放量

M17

1.2数据标准化

土地综合承载力各指标复杂多样,因此必须要对原数据标准化处理,同时原数据主要分为两大类: 正向指标和负向指标,两种指标的趋向性不同,故采取不同的处理公式。本文基于极值标准化对原始数据进行处理,正向指标负向指标的处理分别如式(1) 和式(2)。

1.3均方差法

均方差是方差的算术平方根,能反映一个数据集的离散程度。采用均方差法来确定各指标在指标体系中所占的权重:均方差法的思路与熵权法相似;通常,某个指标的标准差越大,表明指标值的变异程度越大,提供的信息量越大,在综合评价中所起的作用越大,其权重也越大;相反,某个指标的标准差越小,表明指标值的变异程度越小,提供的信息量越小,在综合评价中所起的作用越小其权重也应越小。其公式为:

其中 tm为第m个指标的标准差; fmi为第m个指标第i个对象的标准化值;fk(—)为第k个指标的标准化数据的平均值; wm为第m个指标的权重值。

1.4 TOPSIS评价模型

采用 TOPSIS 模型对杭州市土地综合承载力进行定级评价,由于TOPSIS模型是一种常见的多目标决策方法,基于不同的决策方法到最优或者最劣决策方法的距离,来反映各决策方法的优劣值,因土地综合承载力是一种多指标影响下的复杂系统,因此可引用此法来对杭州市各年间土地承载力靠近最优或者最劣的理想值,以此来计算各年的土地承载力数值,进而对各年间土地承载力评价结果进行分等定级。该方法主要分为三大步,首先是确定正负理想解,然后计算各指标到正负理想解的距离,最后通过正负理想解确定贴近度的大小,相关计算过程如下:

贴近度的取值大小为[0,1],其取值越接近于 1,表明承载力水平越高,反之则越低。每项承载力系统都有其贴合度,从0到1之间将贴进度进行分段分级,根据贴合度所在的区间,从而确定土地综合承载力的等级。

1.5耦合协调模型

耦合度源于物理学,表示系统内部两个或者两个以上要素相互作用的程度,土地综合承载力系统是一个由复杂的多要素组成的统一整体,因此本文引入耦合模型对各承载力子系统内部的相互作用程度进行研究,相关公式如下:

4. 研究创新点

本论文不仅计划通过对扬州市土地综合承载力的综合评价进行分析,更计划做好各承载力子系统内部要素的协调性及障碍因素的诊断。

土地综合承载力系统是一个由复杂的多要素组成的统一整体,因此引入耦合协调模型对各承载力子系统内部的相互作用程度进行研究,是特色和创新。综合耦合协调度相关的评价结果,能更好地发现系统内部的协调程度,提出针对的建议。当下扬州处于城市化不断推进的进程中,要做好人口土地产业的合理布局,加强对地区的统筹合理规划,合理配置城市的各项资源,节约集约使用土地,提高土地的利用效率,促进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既需要评价好各年份的土地综合承载力的变化趋势,另一方面也需要继续贯彻绿色发展理念,使经济、社会、生态各系统内部和系统之间做到协调发展。

5. 研究计划与进展

时间

研究活动及计划

2020年1月20日-2月10日

联系导师,确定大致方向,阅读文献了解基本概念和研究现状

2020年2月11日-3月10日

确定题目;定下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

2020年3月11日-3月17日

开题报告撰写

2020年3月18日-4月10日

根据指标体系找好数据;进行计算

2020年4月11日-4月16日

检查错误,整理、分析结果

2020年4月17日-5月6日

论文草稿撰写

2020年5月7日-5月15日

论文定稿和提交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课题毕业论文、文献综述、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