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产保险公司经营效率及影响因素研究开题报告

 2023-02-05 23:27:12

1. 研究目的与意义

研究理由: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2. 研究内容和预期目标

1.研究内容:

(1)对保险公司经营效率的测算与分析,以我国境内的一些保险公司2012到2019年的经营数据作为研究样本,参考国内外学者的研究,计算各家保险公司剔除了环境因素的综合技术效率te、规模效率se和纯技术效率pte,而后针对行业总体、公司资本类型、公司规模大小,进一步分类讨论我国境内保险公司的经营状态;

(2)运用tobit模型对效率的影响因素进行回归分析,以公司的员工学历水平labor、公司规模水平assets、经营费用水平cost、社会贡献水平social、资金运用水平fund作为解释变量与保险公司的效率值进行回归。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3. 国内外研究现状

国外对于金融业的效率研究广泛开始于上世纪 90 年代,效率的测算方法也不断进步,时至今日,国外对于保险业效率研究的内容已经非常成熟,但是对于保险业的研究不论从理论深度还是研究广度来说都相对于落后银行业、证券业等其他金融行业。国内外不同学者研究的角度也有不同,一些学者关注保险行业的整体效率,一些学者是将保险分为财险与寿险两部分,更注重各部分的效率研究,也有学者将国内外保险公司进行对比分析。总的来说,因为角度不同,使得保险效率研究的非常丰富,本文下面主要从研究保险公司经营效率所使用的测算方法的发展和对保险公司不同研究角度,对国内外学者的研究成果进行综述。

对效率的研究方法来说,各学者已经对数据包络分析方法具有了一定的共识。该分析方法的理论最早是由国外学者Farrel(1957)提出的,但当时仅提出了初步的概念雏形,并未在运用于实际,因此并没有引起学术界的广泛关注。直至1978年,美国学者Charnes 等人(1978)在研究中使用了数据包络的思想,提出了一个可运用的模型,这个模型可以兼具多投入和多产出的指标,该模型被称为数据包络分析法(Data Envelopment Analysis,DEA)。Aigner(1977)对这种思想做出了拓展,提出了随机前沿方法(StochasticFrontier Approach,SFA),反映了在具体的技术条件和生产要素组合下,企业单投入多产出或多投入单产出的组合的有效性函数关系。之后各学者运用这种思想,提出了相当多的关于参数和非参数方法的模型,Eling 和Luhnen(2010)将这些方法引用到保险行业的效率研究中来,对国内的保险研究具有一定的启示意义。

与国外较为成熟的研究相比,我国保险业发展几经挫折,市场化的保险市场形成较晚,因此在早期保险研究中,大多数研究都是规范研究,我国保险业在 2003 年全面对外开放,行业得到发展后,行业数据量变多,实证研究也逐渐增多,这些研究引入了国外的分析方法,李心丹,挥敏(2003)选取 1999 年 9 家保险公司的数据,运用 DEA 模型对经营效率进行了测算,结果显示当时我国保险业的效率非常低;赵旭(2003)选取 1997-2001 年的 13 家保险公司的数据,研究结果表明:相对于国有股份的保险公司效率低下,而股份制保险公司的经营效率相对较高;侯晋、朱磊(2004)选取 2000-2002 年的财产保险公司的数据,运用 DEA方法对其经营效率进行了定量分析,结果表明财产保险公司的经营效率普遍较低,但并没有形成规模效应;李克成(2005)选取 1999-2002 年 13家寿险公司的数据,运用 DEA 方法对其经营效率进行分析,并用Malmquist指数模型评价其效率,结果表明我国保险业的全要素生产率呈现增长趋势,并且没有形成规模效应;孙树垒、路晓伟(2010)选取 2007 年 22 家中资财产保险公司的数据,运用两阶段 DEA 方法对当年保险中资财产保险公司的经营效率进行分析,实证结果表明样本公司的效率值整体偏低,且国有公司间的效率值差异较小,而股份制公司间的效率值差异较为明显;艾翅翔(2011)选取 2007-2009年的15 家财产保险公司的数据,运用 DEA 方法对其责任保险的经营效率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此类保险的技术效率整体偏低,且不同区域间的效率值存在较大的差异;刘铮,张春海(2013)选取 2007 年-2010 年 16 家中资产险公司作为样本,使用 SFA模型对其样本的效率进行测算,结果表明相对于其他公司,国有公司的成本效率更好,而上市公司和高市场份额的公司收益效率更好。国外对于保险效率的研究普遍于 1990 年以后,很多学者将保险行业看作是一个整体,并不将寿险与财险区分开来,研究的是保险业的整体效率。Luhnen(2008)以 1995-2006 年德国的保险市场的数据为研究样本,运用 DEA 的方法对德国保险公司的的成本效率、技术效率、配置效率、规模效率进行了测算,分析了德国保险市场的发展情况;Fenetal(2008)运用DEA与SFA 相结合的方法,以 14 个欧盟国家的保险行业数据为样本,测算了这些国家真实的保险行业效率,研究发现这3第1章 导论5些国家的保险行业存在显著的规模效率,并认为行业内各公司之间的兼并收购能有效提升保险业整体效率。国内保险行业市场的研究受样本的限制,整体效率的研究比国外晚了不少,开始于2005年以后。姚树洁,冯根福,韩钟伟(2005)以国内 1999-2002 年间具有代表性的22家保险公司为研究样本,对年度的行业整体经营效率进行了测算,对1999-2002 年间保险行业的效率变化做了分析,发现行业效率非常低;黄薇(2009)在选择样本时也是相同的思路,选取了国内具有代表性的28家公司,运用SFA模型对研究样本的成本效率和利润效率进行测算并分析;刘曦腾,杨大楷(2012)对国内2006-2012年整体保险市场的效率进行测算,发现我国保险市场的效率很低,趋势呈现波动向上的趋势。我国的保险业在 1995 年确立了分业经营的原则,人身保险公司与财产保险公司在业务模式等方面存在较大的差异,因此,在我国将险种类型不同的公司分别进行研究或者分开测算并进行对比研究更具有意义。Cummins,Xie (2008)对1993-2002 年间美国财产保险公司的效率值进行了测算,发现1993-2002年的美国保险公司小型的财产保险公司处在规模报酬递增的状态,而中等规模以上的保险公司处于规模报酬递减的状态;Tone,Sahoo(2005)对印度人寿保险公司的19年间的经营效率进行了测算,认为不同规模的人身保险公司的成本效率不同,越大的人身保险公司,成本效率越低;Kwad.jo Ansah-Adu et al(2010)对加纳 2006-2008年的30家保险公司的效率进行测算,对比后发现寿险公司的效率要高于非寿险公司的效率。国内的学者张伟,郭金龙,张许颖(2006)运用DEA模型对我国的寿险公司的规模效率进行测度,发现寿险行业规模效率不高,认为我国寿险公司发展应当注意提高自身的管理水平而不是提高规模;陈璐(2006)选择1999-2003年的我国所有的财产保险公司为样本,测算发现这5年的综合技术效率呈波动状态,并整体较低;孙树垒,路晓伟(2010)选取22家财产保险公司为样本,对2008年财险行业的效率进行测算,发现国有保险公司的效率较高,股份制公司水平较低且之间差距很大;梁平,梁彭勇(2011)选取2001年-2006年29家保险公司的数据,运用SFA模型对其经营效率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相对于利润效率,成本效率较高,相对于国有公司,其他类型公司的效率较高,相对于寿险公司,财产保险公司的成本效率较高,而利润效率相反。将研究对中资、外资保险公司进行对比,也是国内学者研究的一个重点。何静,李村璞(2005)分别以我国境内31家中资、外资保险公司为研究对象,发现外资公司的技术效率值基本上要高于中资公司;张俊岭(2007)对我国的14家保险公司的规模效率进行测算,发现外资公司的平均规模效率要高于中资公司的平均规模效率;魏华林,张胜(2011)对我国41家保险公司的技术效率与规模效率进行测算,发现中资保险公司的表现明显优于外资保险公司,并且财产保险公司的表现也要优于寿险公司;徐敏,姜勇(2014)运用 SFA 模型对我国 109 家保险公司的经营效率进行研究,发现外资保险公司在资金运用方面的表现优于中资保险公司,承保能力方面,中资保险公司的表现优于外资保险公司。

4. 计划与进度安排

在导师的指导下查阅国内外相关的文献,结合所学的专业知识认真研究所选课题,写出具有一定学术参考价值的毕业论文。研究计划安排如下:

①2022年11月,与导师见面交流,确定论文题目。

②2022年12月,与导师进行讨论,撰写开题报告。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5. 参考文献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课题毕业论文、文献综述、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