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交通客运枢纽内部行人交通特性研究——以苏州站为例开题报告

 2023-10-13 09:04:38

1. 研究目的与意义

行人特性的研究有很强的针对性。行人交通特性受很多因素影响,场景的不同、人群组成的不同都会影响行人在设施中的行为,因而不能盲目使用已有的行人模型。本文研究的目的是要结合我国行人的行为特点,基于对苏州站的具体行人特性的深入分析综合苏州站内部行人交通特性,并以此为基础标定行人仿真模型。而行人特性的研究工作是行人仿真建模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同时它也是模型验证和仿真结果评价的重要依据.本文的研究意义就在于这种基础性。社会和经济的发展加快了交通基础设施网络化建设的步伐,大型综合交通客运枢纽作为交通基础设施网络的重要组成部分,实现了包括城市轨道交通、城市公交、铁路、高速公路、水运等多种交通方式的衔接,综合交通客运枢纽的规划和建设也因此引起了业内人士的广泛关注。近年来,随着人们出行的急剧增加,综合交通客运枢纽在运营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也越来越多,枢纽内部可利用空间急剧减少,如何合理有效的组织和管理枢纽内部的行人流,提高空间利用率,成为业内人士研究的热点。在枢纽内部,行人是一切活动的主体,各类设施都需要满足行人行走及其它活动的需要,这要求管理者充分掌握行人在枢纽内部的活动状态、集散情况、以及在不同人群密度下枢纽内部设施的使用状态。在这种需求下,行人交通微观仿真技术应运而生。只有深入研究行人交通特性,才能建立合理有效的行人模型。可见,交通客运枢纽内部的行人特性研究是迫切需要的。

2. 研究内容和预期目标

综合客运枢纽对服务市民出行,提升城市形象,带动区域经济发展都具有重要作用,特别是综合客运枢纽的服务水平和零距离换乘能力。但是目前综合客运枢纽的布局和换乘等存在依然很多问题,需要在今后的规划设计过程中不断改进优化,避免问题。本研究希望对综合枢纽换乘的各个参与方和换乘环节进行分析梳理。将综合客运枢纽的换乘布局模式分为平面集中型、立体集中型、走廊换乘型和互连互通型四种,对比了各类换乘布局的优点与缺点,分析了每种换乘布局的适宜场景通过对国内外的研究进行整理,归纳总结了行人的交通特性,包括行人的空间需求、运动特性和行为偏好;归纳总结了各类行人设施的交通特性,包括服务功能和通行能力。综合交通客运枢纽行人速度特性分析。阐述行人自由速度的测量方法,以从苏州站综合枢纽的视频录像的提取数据为基础,分析不同设施上行人自由速度分布特性,并对其进行影响因素分析。 综合交通客运枢纽内部行人流特性分析。简单描述速度、密度、流量的概念以及相互关系;明确各参数的测量方法;建立水平通道处、楼梯处(上行、下行方向)行人流三参数间函数关系模型并绘制出基本图;分析模型结果并与已有研究成果进行对比分析。

3. 研究的方法与步骤

釆用系统工程学、交通工程学、综合运输学、工效学和环境心理学等众多学科的知识,宏观与微观和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法对综合交通枢纽内部行人交通特性进行研究;并采用行人交通模型。

通过将行人看作微观交通系统的组成部分,考虑每个行人与周围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并通过建立交通模型,模拟行人在交通综合客运枢纽内的行走过程和规律。

采用“以国内已有研究成果为理论基础;以实际调研数据为支撑;以建立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4. 参考文献

[1] 杨丽丽. 综合交通客运枢纽内部行人交通特性研究[d].吉林大学,2009.

[2]唐诗琦. 苏州古城轨交站点地区慢行系统优化策略研究[d].苏州科技大学,2021.doi:10.27748/d.cnki.gszkj.2021.000104.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5. 计划与进度安排

周次

时 间

内 容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课题毕业论文、文献综述、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