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研究目的与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文献综述)
1.1研究目的、意义鲤鱼是世界上分布范围最广,养殖历史最长的淡水鱼类之一,它在全世界超过100个国家养殖,养殖历史超过2000年,是年产量较高的经济鱼类之一。
它的染色体数目与大部分硬骨鱼类存在较大的差异,因此对其基因组的研究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脊椎动物线粒体基因组dna呈环状双链结构,长度为16 kb左右,通常由13个蛋白质编码基因、2个rrna基因、22trna基因,以及控制区和轻链复制起始区组成,其中22个trna基因分布于结构基因和rrna基因之间,并伴随其邻近的基因一起转录,而后被精确地剪切下来,加工成熟。
2. 研究的基本内容和问题
2.1研究的目标通过获得不同品种鲤鱼线粒体全基因组序列,对其进行pca分析,构建系统进化树,来研究不同鲤鱼品种之间的进化关系,为以后的遗传育种奠定基础。
2.2研究内容(1)线粒体序列的收集在ncbi上用关键词搜索获得不同鲤鱼品种的线粒体基因组序列,再通过后期的筛选选出线粒体全基因组序列。
并下载鲤鱼重测序数据,通过参考基因组来拼接出下载序列的线粒体全基因组序列。
3. 研究的方法与方案
3.1研究方法及实验方案3.1.1数据的收集和筛选不同鲤鱼品种的线粒体基因组是用关键词common carp;mitochondrial genome在ncbi的genbank中搜索下载得到的。
下载后的基因组序列通过人工的筛选,通过判断其是否是全序列,是否属于鲤鱼线粒体,是否重复等得到共35条完整序列,另外33条序列是通过33条鲤鱼重测序得到的全基因组序列,通过参考线粒体基因组拼接得到的,所以通过收集和筛选,最后一共得到了68条,共35个品种的不同鲤鱼线粒体基因组全序列。
3.1.2试验方案 本研究获得了基础序列之后,先用相关软件对于序列的基本信息进行分析,看其gc含量,碱基偏好性和密码子偏好;然后再进行snp的调用和过滤,进行pca 分析,得到pca图,看不同品种的鲤鱼的分布情况,看起相互之间的亲缘关系;最后,构建系统进化树,看不同鲤鱼品种的进化关系,通过进化树,可以直观看出不同品种之间的分化和亲缘关系远近。
4. 研究创新点
目前有关鲤鱼线粒体基因组的研究较少,其中大多都集中在八九十年代,多是对于控制区或者蛋白编码区的较短片段的研究,随着科技的发展,越来越多的线粒体序列被发布在网上,但是大家多是只做一个品种或者一条鱼,没有利用线粒体保守的特性来研究不同鲤鱼品种的进化关系,而本试验做的正是通过线粒体来确定不同鲤鱼之间的进化关系,并通过与其他研究的对比来确定其可靠性,以期以后再遗传育种中应用。
5. 研究计划与进展
(1)2015年05月,阅读文献以及研究分析方法;(2)2015年07月,网上搜集数据并进行人工筛选;(3)2015年08月2015年10月,获得重测序数据,并比对参考序列进行数据拼接;(4)2015年11月-2016年02月,进行基础分析,PCA分析以及构建进化树;(5)2016年03月-2016年05月,分析结果,撰写论文。
课题毕业论文、文献综述、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