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研究目的与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文献综述)
1.研究意义猪肺炎支原体(mycoplasmahyopneumoniae,mhp) 果糖 1,6- 二磷酸醛缩酶(fructose 1,6-bisphosphate aldolase,fba)属于Ⅱ类醛缩酶,位于细胞膜表面,其主要功能是作为糖酵解途径的关键酶参与能量代谢,为猪肺炎支原体提供能量。
同时,由于支原体缺少水解相应代谢产物的酶,无法及时清除糖酵解时产生的各种自由基和代谢产物,给宿主细胞造成损伤。
另一方面,醛缩酶作为支原体表面膜蛋白可能参与病原微生物对宿主细胞的黏附,侵染等致病作用。
2. 研究的基本内容和问题
3.1研究内容mhp168l 株及其亲本强毒株 168 株糖酵解差异研究接种 mhp168l 株与 mhp168 株于 km2 培养基中,37℃培养。
分别于培养后 0h、2h、6h、12h、18h、24h、30h、36h、42h 和 48h 时收集上清,测定 ph值,葡萄糖浓度及丙酮酸浓度;收集支原体和上清,进行 o2-和 h2o2 浓度测定。
3.2研究目标 通过对 mhp168l 株及 mhp168 株培养液上清中葡萄糖和丙酮酸浓度及 ph值的动态监测以及菌体和上清中 o2-, h2o2 浓度的动态监测探讨两种猪肺炎支原体菌种在糖酵解速率上的差异。
3. 研究的方法与方案
4.1研究方案①mhp168l 弱毒株及其亲本强毒株 168 株的准备取对数期的 mhp168l 弱毒株和 168 株的培养物,经处理后分小瓶冻干保存,每瓶 1ml。
随机取小瓶复苏后测定 ccu,重复三次,取平均值作为复苏后支原体的浓度。
每次试验时用 pbs 稀释冻干菌株,12000r/min 离心 30min,取沉淀 pbs 洗涤 1 次, 根据复苏后支原体原始浓度, 用 dmem 维持液重悬,调整菌体滴度至 2.5107ccu /ml,用于感染试验。
4. 研究创新点
5.本项目的特色与创新之处首次从果糖二磷酸醛缩酶角度出发研究猪肺炎支原体诱导猪气管上皮细胞损伤的作用机制。
本研究将给出指导猪肺炎支原体果糖二磷酸醛缩酶诱发猪气管上皮细胞凋亡作用的关系。
5. 研究计划与进展
6. 年度研究计划及预期研究结果6.1研究计划本人实验预计在三个月内完成2015 年度:10 月-11 月:猪肺炎支原体 168L 株及其 168 株KM2培养基培养;11 月-12 月:提取上清液中的葡萄糖及各类指标物质的监测;12 月:补充试验,整理数据,文章撰写,结题。
备注:本人仅参加此实验课题部分工作,论文撰写工作与学校安排同步)6.2预期研究成果阐明 168L 株及 168 株糖酵解速率的差异及其可能对毒力造成的差异。
课题毕业论文、文献综述、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