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研究目的与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文献综述)
本课题的意义、国内外研究概况、应用前景等(列出主要参考文献)
意义:在快速城镇化过程中,土地增值收益分配牵扯到国家、集体、个人多方的利益关系,在多方主体博弈中寻求一个均衡点,提出优化分配之政策建议,可以减少矛盾,维持社会稳定。同时,土地增值收益分配的研究也为农村土地制度改革提供理论依据。
国内外研究概况:国外由于土地产权明晰,土地征收价格基本接近于市场价格[1],因此土地增值收益分配有较为完整的增值税收体系。美国的亨利乔治认为增值收益并非个人劳动投资引起,收益应归社区所有。美国政府在制定征地补偿时补偿面广泛,涉及多项补偿,各级政府拥有完全的土地税收权限。土地增值收益分配方面其所有权的权益是归属私人业主所有的,受益者付费制度合理地利用了基础设施带给相关宗地的土地增值,既保护了公平,也保证了效率。同时,美国在土地价值捕获中应用的管理手段灵活且多样化,使得地方政府可以利用土地增值来追求十分广泛的社区经济、政治、环境方面的目标。英国政府在为公共利益而征购土地上有很严格的立法,[2]在确定土地征收补偿时,英国政府确定的首要原则是土地征用的补偿以市场价为基础,即以有购买意愿的买者与卖者之间的市场价为补偿的基础。土地的补偿标准是以被征用土地所有权人在市场上的出售价格为准,但不包括被征用地块因为用途转变而价格上涨的部分。在定价过程中,征地方与土地产权人以及相关利益人达成补偿协议,达不成协议的,由土地裁判所做出裁决。除此之外,英国两党有着不同的政治和经济纲领使得英国的政策变动频繁;土地发展权的国有化是英国土地增值收益分配的基础;英国没有单独的土地管理法规和部门,是通过规划法规和规划部门进行土地使用管制的。所谓规划得益。[3]国内方面,近年来,随着中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工业化、城市化的快速推进,农地非农化速度日益加快,农地非农化的数量和规模急剧增大,农地非农化过程中的土地增值收益分配问题成为了众多学者关注的焦点,目前学者们对土地增值收益分配问题的探讨主要集中在以下3个方面:(1)农地非农化过程中土地增值收益内涵;(2)农地非农化过程中土地增值收益分配理论依据;(3)农地非农化过程中土地增值收益分配存在的问题。[10]马贤磊,曲福田基于土地资源优化配置和保障农民权益的政策体系比较,认为政府失灵导致价格扭曲是现有土地征收中收益分配不当、农民权益受损的主要原因,并实证计算了涵盖政府价格扭曲的土地征收收益分配格局。曲福田提出明晰产权是解决征收农地的增值收益分配问题的关键,应当建立合理完善的流转机制、保障农地征收后土地所有者权益不受损害。[4]范晓玲认为,农地征收体制不健全,土地使用权管理不规范等都导致农民利益无法得到保障。周铁涛、许娇等认为实现财政税收在增值收益分配中十分重要,可以在分配中保障公平公正原则。[5]
2. 研究的基本内容和问题
城乡一体化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征地过程中的土地增值收益问题应当重视。
本研究主要目标及内容分为以下两点:一是通过大量文献的归纳,厘清农地征用过程中增值收益的来源、增值收益分配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
这是一个多因素导致的结果,因为社会经济发展与土地利益结构息息相关,因此要对其进行深入探讨。
3. 研究的方法与方案
研究方法:文献归纳法、实证分析法、综合比较法。
技术路线及实验方案:本课题围绕土地增值收益,先从理论上探讨农用地征收过程中的城市土地增值收益的概念、本质和形成机制,并以样本城市数据研究江苏省的土地增值收益分配现状。
探讨不同利益主体所得增值收益的时间和空间分布特征,从而分析江苏省增值收益的分布现状,进一步提出现阶段土地增值收益分配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建议。
4. 研究创新点
通过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结合样本数据论证农用地征收中土地增值收益的分配现状。
本课题以农地征收过程的时间顺序,来分析增值收益产生的机理。
进而通过收集样本城市的数据,处理、分析、验证理论成果。
5. 研究计划与进展
2015年11月至2016年3月查阅文献、撰写论文理论基础部分; 2016年3月收集数据,构建模型,数据预处理; 2016年4月份处理数据、分析成果,完成论文。
课题毕业论文、文献综述、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