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研究目的与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文献综述)
一、本课题的意义、国内外研究概况、应用前景等(列出主要参考文献)
1.研究意义
当前,全球城市化的快速发展过程中引发了大量的生态环境问题,对城市可持续发展产生了强大阻碍作用。保障区域生态安全稳定,缓解人与自然之间的矛盾,已成为城市发展中急需解决的首要问题。生态安全格局的建立在国土空间开发格局中处于重要地位,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在党的“ 十八大” 报告中首次被提升到国家战略高度, 生态安全格局是其确定的三大战略格局优化目标之一, 必需与城市化格局、农业发展格局相均衡[1],“十九”大报告十四条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基本方略中第九条“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中也着重指出了“必须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实行最严格的生态环境保护制度,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2]。因此,构建城市生态安全格局已成为当前形势下的必然趋势。
2. 研究的基本内容和问题
二、研究的目标、内容和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1.研究目标
以江苏省南京市作为主要研究对象,通过现场调研、资料搜集、走访调查、文献查阅、影像比对等方式对南京市土地利用变更情况、土壤类型分布、城市兴趣点分布进行分析评价,识别出南京市生态源地,并构建生态安全格局,对南京市城市发展提出建设性意见。
3. 研究的方法与方案
三、研究方法、技术路线、实验方案及可行性分析
1.研究方法
(1)文献研究法:
4. 研究创新点
四、特色或创新之处
我国现有的生态源地识别将焦点集中于景观连通度的研究较少,本研究在传统的识别生态源地后依据土地覆被类型建立基础阻力面,基于城市兴趣点核密度指数修正基本阻力面,并利用最小累计阻力模型构建生态安全格局的基础上,采用重力模型对生态廊道的优先级进行判定,同时对优先级较高的生态廊道内破碎化建设用地提出政策建议。
5. 研究计划与进展
研究计划及预期进展
1.2019.12-2020.1查阅资料文献,了解研究背景,熟悉软件运用。
2.2020.2-2020.3 分析研究相关遥感影像等资料,整理研究数据。
课题毕业论文、文献综述、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