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研究目的与意义
课题背景:校园文化是一个学校的灵魂,是展示学校形象、体现学校办学理念、凝神聚力实现立德树人的重要载体。该课题借东南大学120周年校庆之际,选择本校校园文化创作题材,以学生大学学习生活所熟悉的校园指定空间区域为创作对象,我选取电子电工实验楼处创作校史馆。课题意义:我在校园环境艺术创作过程中,充分调研分析,运用所学专业知识提出方案策略,不仅可以巩固专业理论知识,增进动手实践能力,而且在服务校园文化建设实践中,进一步增进校园文化归属感和对校园文化的认知,通过“传统和现代相结合”、“历史与现实相结合”以及“传承与创新相结合”等三个方面来体现时代特征。通过风格设计要素间关系强调设计元素间相互渗透;形成一个富有活力、能够产生共鸣的空间设计。
2. 课题关键问题和重难点
拟解决的关键问题:在校史馆设计时应当紧密结合学校发展史,校史文化的展示结合历史节点运用叙事的方式展开,使其富有感染力。校史馆的设计通常考虑到校史馆的整体空间的局限性,内容展示的传统性和现代科技性。设计的不仅只是通俗的死板式陈列,需要将学校的发展史通过互动体验传播式展现出来,它是有感情的展示。认真考虑相关因素对本次设计的影响,对已有建筑空间进行解析,总结建筑空间特征和历史文脉,确定设计入手角度。 难点:1.空间造型设计。人性化和理性化是贯穿整个空间的整体理念,最大限度的利用空间,打造美观和视觉流的展示效果。利用点、线、面三者灵活结合运用,构造流线和节奏,确保参观者在高效、合理的方式中接受展厅设计的信息,校史馆设计同时能体会到其表达的精神内容。2.展厅空间布局结构。在空间上打造多处亮点,把学校的文化融入其中,以生动有趣的图片,文字等手法,通过叙事、生情等启发参观者的兴趣。
3. 国内外研究现状(文献综述)
针对校史馆设计要融入校园文化底蕴这一问题,国内外已经有大量学者开展了相关研究。理论主要从校园文化的角度分析,基于这一理论,开展调研研究证实校史馆是承载一座学校的历史、文化的展示场所,具体包含以下几个方面:
校史馆相比于其他展示类空间更具有特殊意义。它不仅是学校历史、文化、传统、荣誉的综合展示平台,也是学校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和人文教育的实践基地[1]。然而目前人们对于校史馆的理解往往还停留在对其收藏功能、档案管理以及建筑本身的价值层面,缺少对其文化内涵的理解和研究这样的现实问题需要迫切解决。因此对于现代校史馆的设计需要融入一种文化底蕴,一种时代精神来涵养当代师生是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校史馆作为承载一座学校的历史、文化、面貌的展示场所,它是对于外界宣传的名片,也是对内精神教育的入口,是激励学校与师生之间共同成长的组成部分,同时也是自身综合方面建设的体现[2]。校史馆作为一个承前启后的文化符号,身处这样的背景下,它所展现出的风采,除了空间主题叙事的阐述外,同样包括空间内部的实物展示以及展陈艺术的相关原则。
4. 研究方案
设计方案:校史馆应使用和谐舒适的展览氛围,整体以一个底色为背景色,点缀部分重色,这样的颜色搭配既保证了色彩体系的完整性,又使整个展厅色彩饱满,丰富活跃、舒适、畅快。造型设计突出线条,整体注重空间布局,动线要明朗、舒适,同时动态影像与静态展品相互呼应,共同创造出全方位多功能的展示空间,给人以强大的灵动、震撼之感。运用多元化的构成关系将装饰用材与展品相互融合,整体设计注重空间感和节奏韵律,在丰富的变化中寻求和谐统一。设计方案传达我校校园文化内涵,反映我校文脉特征,体现我校师生精神风貌,塑造具有感化和美育功能的特色校园文化公共空间。
研制方案:从总体构思到分区设计,局部节点的深化进行完整设计表达,内容涉及总体设计,主要立面、竖向设计,重要场景塑造和效果表现,以及主要展示面、版面图示设计,灯光色彩、材质肌理、陈设装置等专项设计。总体设计包含但不限于设计主题定位、目标、策略及思路等内容,并基于总平面布置对空间关系、功能分区、动线组织、景观结构、竖向处理等方面做专项分析。整体方案做到功能布局合理、风格整体统一、尺度宜人亲切、空间组织流畅,注重室内外公共空间的融合和关联。
研究方案:
5. 工作计划
(一)准备阶段
1.22年12月12日-22年12月25日,前期准备阶段,任务分配与布置,搜集相关资料和对场地踏勘。
2.22年12月26日-22年12月31日,对阶段性搜集的资料整理分析并模型搭建。
课题毕业论文、文献综述、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