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研究目的与意义
校园文化是一个学校的灵魂,是展示学校形象、体现学校办学理念、凝神聚力实现立德树人的重要载体。该课题在一流专业建设指引下,在以建筑学背景支撑、“大环境艺术”为专业融合特色平台,围绕培养高层次、复合型应用人才定位,发挥集中实践环节对教学成果的检验作用,借东南大学120周年校庆之际,选择本校校园文化创作题材,以学生大学学习生活所熟悉的校园指定空间区域为创作对象,即选取南门以北,电子电工实验楼、真知馆、后藤体育馆、华罗庚馆四栋主要教学办公楼所围合形成的校园核心公共区域范围从事校园文化空间设计。
选题设计围绕我校“止于至善”校训,秉承“以成贤之名,传东大之蕴”的思想,从建筑改造、景观环境、室内装饰与展陈、公共陈设艺术、数字表现和视觉传达及应用等不同空间领域、不同专业视角和设计手法来诠释和表达我校校园文化内涵,塑造符合我校历史传承、办学宗旨,体现学校整体精神风貌,具有立德树人功能的特色美丽校园环境。学生在校园环境艺术创作过程中,基于充分调研分析,运用所学专业知识提出方案策略,不仅巩固专业理论知识,增进动手实践能力,而且在服务校园文化建设实践中,进一步增进校园文化归属感和校园文化认知,达到“德育、美育”的教学目的。
2. 课题关键问题和重难点
本次设计为校内大创活动中心设计。设计的地点为华罗庚馆架空层核心空间,延展至华馆、金坛院、成贤院三栋教学楼建筑周边等室外公共区域,课程拟解决的关键问题是以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为题材,在为大创活动提供必要的展示、交流、活动场地的同时,完成具有校园文化特色的公共空间方案创作与深化设计。
本次设计的难点有:
3. 国内外研究现状(文献综述)
大学生活动中心是由大学设立,组织大学生进行文化艺术娱乐活动丰富大学生课余生活的场所。在新的规划校园中,大学生活动中心已经是校园必要的功能建筑。大学生活动中心是学生课余交往的个重要场所;是学生开展社团和文化活动的平台;也是学生展示自我风采的舞台。活动中心在现代大学生活中发挥日益重要作用。
1.建筑特征
综合性——活动内容复杂、形式各异,建筑空间组织和建筑空间表现形式均应具备多用性和灵活性。
4. 研究方案
本次设计为校内大创活动中心设计。以华罗庚馆架空层为核心空间,延展至华馆、金坛院、成贤院三栋教学楼建筑周边等室外公共区域。设计内容以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为题材,在为大创活动提供必要的展示、交流、活动场地的同时,完成具有校园文化特色的公共空间方案创作与深化设计。因此,本方案体现的是一种活力、自由、灵活舒适又极具个性的校园文化建筑的品质。秉承学校“以成贤之名,传东大之蕴”的思想,方案造型简洁大方,显得宁静优雅而又不失动感。
大学生活动中心以华馆架空层为核心区域,以大礼堂、青铜鼎为轴线,串联室内外空间及教学楼两翼内庭院。在空间上与校园的前广场草坪乃至校园进行场所上的交流与互动。因此,作为校区景观轴上的一个重要节点的活动中心,与整个校园环境相匹配。活动中心的前广场与校园的交流广场形成开放、交流的空间关系。
此场地是开放性的建筑架空层,开放性的大学生活动中心与校园交流广场形成空间上的交流与互动。在这里,大学生可以自由地选择各种活动场所,或在交流广场上闲庭信步,或在活动中心前广场驻足观赏,或在大创活动中心交流,展示等。这块公共空间给大学生提供了进行各项开放的文化活动的选择机会。
5. 工作计划
22.12.12-22,12.25 , 任务布置,资料搜集和场地踏勘
22.12.26-22.12.31 , 资料整理分析并模型搭建
23.01.02-23.01.29 , 文献研究、案例解析、专题调研与分析
课题毕业论文、文献综述、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