饲料中不同脂肪源对鳙生长、脂肪酸组成和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开题报告

 2023-02-17 09:57:49

1. 研究目的与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文献综述)

本课题的意义

鳙(aristichthys nobilis)是中国四大家鱼之一,在淡水水域分布广泛,是一类生性温顺,行动迟缓的淡水优良鱼种。鳙作为重要的淡水鱼品种,其产量大、价格低,且营养价值丰富,深受国内外市场的欢迎,对养殖业的发展有着极高的经济价值和营养价值。

脂类是鱼类必须的营养元素之一,是其所需能量的主要来源。饲料中脂肪含量不足,可导致代谢紊乱,饲料蛋白质效率下降,同时还可能并发脂溶性维生素和必需脂肪酸缺乏,因此,在饲料中添加适宜的脂肪源尤为重要[1]

鱼油通常作为鱼类饲料中的脂肪源,近年来,由于鱼油需求量提高和价格的不断上涨,有关鱼油的脂肪源替代问题也成为目前水产研究的重要内容。一定程度上,选择适合的脂肪源不仅节省饲喂成本,更有助于节约海洋资源以及减少对海洋鱼类的捕捞。有关鱼油的替代问题已成为当前水产研究的重要内容[2]。迄今为止,对滤食性鱼类研究工作很少,为此我们进行了不同脂肪源饲料对鳙的生长影响的研究。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2. 研究的基本内容和问题

研究目标

本研究以鱼油、亚麻油、菜籽油、大豆油、猪油作为脂肪源,通过检测鳙的各项生长指标、肌肉及肝脏脂肪酸含量等指标,探讨不同脂肪源对鳙生长、脂肪酸组成及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从而判断出鳙鱼饲料中的最适脂肪源,为鳙鱼养殖业的发展和饲料中营养的高效利用提供可靠的理论参考。

研究内容

在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淡水渔业研究中心南泉养殖实验基地选取健康、规格、体质量基本一致鳙135尾,随机分成5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9尾分别放入试验室可控温流水循环系统中的15个圆形蓄养槽内。用自制的配合饲料投喂9周后进行采样,将每桶鱼取出测量体质量、体长和全长,计算特定生长率、增重率和饲料系数。随机在每桶抽取3尾,进行一次性注射器尾静脉采血,用于血清生理生化指标及血液学参数的测定并取其内脏,分离肝脏、肠和体背肌肉样品,用于肥满度、脏体比、肝体比的测定与背肌及肝脏的脂肪酸分析。通过分析软件将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将结果进行比对和讨论从而确定鳙饲料中的最适脂肪源。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3. 研究的方法与方案

研究方法

(1)本课题将通过比较分析方法,对比鱼油组、亚麻油组、菜籽油组、大豆油组、猪油组的各项指标数据,从而确定最适宜的脂肪源组别。

(2)主要采用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获取相应资料,对所研究的问题进行全面、准确的了解与掌握。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4. 研究创新点

创新之处

本课题具有前瞻性,选择适合的脂肪源来替代鱼油不仅节省饲喂成本,更有助于节约海洋资源,减少对海洋鱼类的捕捞,本研究以鱼油、亚麻油、菜籽油、大豆油、猪油作为脂肪源,探讨不同脂肪源对鳙生长、体成分、脂肪酸组成及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以增加对鳙脂肪代谢需求的了解,以期为研发鳙鱼配合饲料提供理论基础。

5. 研究计划与进展

项目研究计划

(1)2018年9月-10月 与指导老师交流沟通,建立完善正确的研究方向和思路并通过各种途径查询学习与本研究相关的知识以解决研究过程中将遇到的问题。经过讨论拟定实验具体的方案,以便严格按照计划实验。向老师请教并确定研究过程中所需的材料和相应的仪器设备,并且通过实验课及书本熟悉仪器的原理和基本操作方法,为研究做好充足准备。

(2)2018年10月-12月 按照实验方案制备研究所需的饲料。在饲料制备期间,在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淡水渔业研究中心南泉养殖实验基地随机选取135尾鳙鱼,养殖于15个圆形蓄养槽内。

(3)2019年1月-2月 根据实验方案饲养鳙鱼9周后,随机取样,对5组鳙鱼进行各项指标测定,记录实验数据。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课题毕业论文、文献综述、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