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研究目的与意义
中国的传统文化经过几千年的风吹雨打,至今没有断过,但在这个互联网发达的时代背景下,各式各样的信息符号通过手机等媒介传递给人们,让人们的生活伴随着这些信息而变得丰富多彩,同时中国传统文化随着信息的爆炸,而被逐渐掩盖。
在新时代的中国社会里,人们逐渐意识到传统文化的重要性以及其快速消失的现状,在政策的调整和人们意识的领悟中,传承中国传统文化就成为了一种趋势。
随着人们审美水平的提高和需求导向的不同,人们将不仅追求基本的审美需求,融入新媒体投影技术的互动感知体验将成为现代甚至未来视觉传达设计发展的新源泉。
2. 课题关键问题和重难点
课题关键问题在于《愚公移山》的中国传统故事的传承和创新。
首先传承的是中国精神不畏艰难、坚持不懈。
中华文化生生不息不仅仅是因为历史上留下的那些文物遗迹,更多的是精神上的传承,而创新则是根据新时代的发展,科技的进步,将两者相互结合,以现代人更容易接受的方式将精神可视化的表现出来。
3. 国内外研究现状(文献综述)
在这个互联网发达的时代背景下,各式各样的信息符号通过手机等媒介传递给人们,让人们的生活伴随着这些信息而变得丰富多彩,同时中国传统文化随着信息的爆炸,而被逐渐掩盖。
从《列子汤问》到毛泽东的《愚公移山》演讲,愚公精神就不断出现在人们的生活中。
愚公在已经九十的年纪,呼吁全族的同伴移了家门口的两座大山,智叟不赞同,但愚公却说山不会增长,我还有子子孙孙,不怕山移不掉。
4. 研究方案
前期调研阶段搜集各种有关于《愚公移山》中国传统故事的案例,以及其他中国传统故事如《花木兰》、《大闹天宫》等案例,将其共同点和不同处一一列出,再结合查阅的文献和书籍内容,提炼出属于自己的思考,同时列出制作目标,合理安排制作周期。
中期包括插画和图形设计的草图方案,不断地搜集资料的同时不断地完善方案。
在安排的时间周期里完成动态插画,初步利用新媒体投影技术进行调试。
5. 工作计划
第一周:根据选题要求查找相关的资料查询与搜集;第二周:毕业设计方案推敲、构思,做相关调研,编写论文提纲;第三周:查找相关的学术性论文参考和相关设计案例;第四周:讨论修改论文,制作插画部分草图,设想部分动态效果;第五周:讨论修改论文,完成插画草图以及部分动态草稿;第六周:完善插画草图,开始绘制部分线稿,制作动态demo,用投影仪进行调试;第七周:插画方案线稿定稿,修改及制作部分动态效果,用投影仪进行调试,并制作投影介质;第八周:毕业设计中期检查,制作投影介质;第九周:插画方案线稿定稿,部分动态效果制作完成,并用投影仪进行调试,制作投影介质;第十周:插画开始上色,动态效果基本完成,在投影介质上进行调试,并进行调整;第十一周:插画方案定稿,制作动态效果并在装置上进行调试;第十二周:完成细化深化设计,撰写设计报告和A0展板的设计,并在指定场所进行投影调试;
课题毕业论文、文献综述、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