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在”品牌形象创新设计研究开题报告

 2023-11-20 10:35:31

1. 研究目的与意义

选题背景:近几年来,社会心理学发展迅速,人们的多种心理问题也逐渐展现。精神内耗作为最常见的心理问题之一,自提出以来就引起人们的共鸣。什么是精神内耗?在群体心理学中,有一个专有名词:自我损耗。精神内耗一词最早可以追溯到1998年由美国心理学家鲍迈斯特(Baumeister)提出的自我损耗理论。自我损耗就是尽管什么都没做,但是每一次选择、纠结、焦虑、分散精力就是在损耗你的心理能量,每消耗一点心理能量,执行能力和意志力都会下降。内耗让人们会时常感到非常疲惫,这种疲惫不是体力上的,而是精神上的。

内耗作为心理问题,它是虚化的,不可捉摸的,《自在品牌形象创新设计》尝试突破性地从减缓精神内耗出发,将这一社会心理现象与视觉相结合,让精神内耗可观可感。从动机、情绪、动机等方面分析产生精神内耗的原因,借助问卷调查、头脑风暴等形式对如何减缓精神内耗进行分析研究,深入了解个人精神内耗的现状,归纳总结减缓精神内耗的方法和途径。

2. 课题关键问题和重难点

《自在品牌形象创新设计研究》想要从治愈方向出发,借助柔软材质ip,动态海报等减缓精神内耗,在色彩选择方面多为明亮欢快,从视觉上对心理进行舒缓。借助“自在”品牌设计,“自在”寓意放平心态,舒缓自在。尝试减缓个人精神内耗,实现自我价值。

关键问题:精神内耗的ip形象表达及实体展现效果。

选题难点:本次设计的难点就是尝试对精神内耗可视化设计,并提出减缓内耗的方法,让它从无到有再到“无”,精神内耗作为一种心理上的问题,它抽象且不可捉摸。本设计让人们关注到精神内耗这一心理问题进而减缓自身的内耗问题,甚至关注身边的精神内耗群体,帮助他人走出内耗。《“自在”品牌形象创新设计》旨在将精神内耗这一社会现象可视化处理,通过对精神内耗信息和数据的可视化整理,借助恰当的图形语言表达,色彩搭配,可以高效地掌握有关精神内耗的信息,对减缓精神内耗的方法有所了解。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3. 国内外研究现状(文献综述)

视觉传达主要以视觉媒体为基础,将信息传递给观众,这是一种特定行为,一种主动行为。视觉传达通过图形、图像、色彩、结构等视觉符号组成。当今发展下,生活节奏日益加快,人们需要高效的方式才能跟上当今快节奏的生活,图形无疑是高效获取信息的途径之一,图形依然是人类最直观、最通用的视觉表达语言,通过对信息和数据的可视化整理,借助恰当的图形语言表达,可以高效地掌握想要了解的信息。“可视化”是极为有效的知识表达方法。它可以使得复杂、抽象、晦涩的数据、信息、知识等,转换为“视觉信息”进行传达,再利用人脑强大的“视觉与“空间”的感知能力,以此达到理解数据、信息或知识的目的。

课题研究意义:

社会发展的同时,社会心理学也逐渐展现出它的地位,人们的心理问题引起众人的重视,精神内耗作为最常见的心理问题之一,自提出以来就引起人们的共鸣。精神内耗一词最早可以追溯到1998年由美国心理学家鲍迈斯特(baumeister)提出的自我损耗理论。精神内耗的人,通常会在理解和加工信息的环节,想太多,要求太高,然后产生一种无形的压力,感觉自己做不到,从而导致行为难产。而且,在内耗过程中,你还会体会到一种隐形的疲惫。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4. 研究方案

设计方案:

1、设计内容:《“自在”品牌形象创新设计研究》品牌logo设计、ip形象设计、海报设计,可拆分卡片及其衍生物设计。

2、设计风格:通过结合ip实现治愈向设计。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5. 工作计划

《“自在”品牌形象创新设计研究》是关于缓解精神内耗的可视化品牌形象设计,这一作品将精神内耗这一社会心理问题进行可视化设计。

第一周:梳理国内外有关精神内耗的理论和文献研究,精神内耗作为一个新有名词挖掘其来源,充分了解已有的研究思路、方法和成果,为本次设计研究奠定良好的基础。

第二周:借助观察、案例分析、问卷调查、头脑风暴等形式对减缓精神内耗进行分析研究,深入了解个人精神内耗的现状,归纳总结减缓精神内耗的方法和途径,为后续的设计提供前提。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课题毕业论文、文献综述、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