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本选题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人民立场”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本质属性和鲜明特征,是贯穿这一思想的红线和灵魂。
研究习近平的“人民立场”思想,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1. 研究目的
2. 本选题国内外研究状况综述
1. 国内研究现状
近年来,国内学术界对习近平“人民立场”思想的研究取得了丰硕成果。
学者们从不同角度、层面进行了深入探讨,涵盖了理论渊源、核心要义、实践路径、世界意义等多个方面。
3. 本选题研究的主要内容及写作提纲
1. 主要内容
本研究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对习近平的“人民立场”思想进行深入探讨:1.“人民立场”思想的历史渊源:-马克思主义人民观:阐述马克思主义关于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的基本观点,以及为人民谋幸福的思想,为习近平“人民立场”思想提供理论来源。
-中国共产党百年党史中的“人民立场”:回顾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史,阐述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人民至上、紧紧依靠人民的优良传统,为习近平“人民立场”思想提供历史根据。
4. 研究的方法与步骤
本研究将采用文献研究法、历史分析法、比较研究法等多种研究方法。
1.文献研究法:通过查阅、收集、整理和分析与习近平“人民立场”思想相关的文献资料,包括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著作、批示,以及国内外学者对相关问题的研究成果,为本研究提供理论依据和事实支撑。
2.历史分析法:将习近平“人民立场”思想置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进程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全局中,分析其形成的历史背景、发展脉络和现实意义,并探讨其与马克思主义人民观、中国共产党百年党史中“人民立场”以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民本思想的内在联系。
5. 研究的创新点
本研究力求在以下几个方面体现创新性:
1.视角新颖:将习近平“人民立场”思想置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全球视野下进行考察,探讨其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民本思想的内在联系,以及对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价值引领作用,力求呈现更加全面、深入的学术研究视角。
2.内容深入:在对习近平“人民立场”思想进行全面梳理和系统阐释的基础上,注重挖掘其蕴含的深刻哲理和时代内涵,并结合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生动实践,探讨其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的创新发展。
3.方法科学:综合运用文献研究法、历史分析法、比较研究法等多种研究方法,力求做到论证严密、逻辑清晰、史论结合,增强研究的科学性和说服力。
6. 计划与进度安排
第一阶段 (2024.12~2024.1)确认选题,了解毕业论文的相关步骤。
第二阶段(2024.1~2024.2)查询阅读相关文献,列出提纲
第三阶段(2024.2~2024.3)查询资料,学习相关论文
7. 参考文献(20个中文5个英文)
[1] 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1.
[2]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四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22.
[3] 习近平.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
课题毕业论文、文献综述、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