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研究目的与意义
一、研究背景
背景:中共中央、国务院于2019年11月颁布《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以下简称《纲要》)。“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是《纲要》精神的根基,将习近平总书记的系列重大理论政策、聚民心、育新人的教育任务贯穿于始终。目前中宣部已连续六届发布全国教育示范基地,旨在通过推进国家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建设、发挥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效能、深入开展全国民众普遍参加的爱国教育活动,能够更好地激发全国人民的爱国主义情感、更高效地凝聚全国人民力量、更深入的培养报效祖国热情。各级各类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是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实践载体,然而在开发利用的过程中的现实问题制约了其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发挥,故而针对已有的现实问题进行积极探讨,并提出提升其功能发挥的有效路径,以期取得更好的思想政治教育效果。
二、研究目的
2. 研究内容和预期目标
一、研究内容
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作为传播先进文化的重要载体,是党员干部传承红色基因的重要途径,是和平时期中华儿女传承光荣传统的重要媒介,在我国的思想政治教育中发挥着积极作用。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高度重视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这一实践载体的建设。本文以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内涵及其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关系,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功能的发挥现状以及提升路径这一脉络展开。
(1)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内涵及其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关系
3. 研究的方法与步骤
一、研究方法
1.文献研究法。本文立足于《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以及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爱国主义教育重要论述的相关文献资料进行深入研究,在此基础上积极整合分析知网数据库、学校图书馆内的各类相关学术资料,深入研究,理性分析并积极归纳总结学者们的创新观点,形成较为系统的认知。
2.历史与逻辑相统一法。在梳理爱国主义教育以及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发展建设相关文献的基础上,理清其建设发展的历史脉络,进而探寻新时代背景下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在联系,从而推进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建设、发展和完善以更好地服务于爱国主义教育,更好地发挥思想政治教育功能。
4. 参考文献
[1]郑永廷.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6.
[2]张耀灿,郑永廷等.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
[3]张耀灿.思想政治教育学前沿[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
5. 计划与进度安排
第1-2周 文献查阅并撰写开题报告,按要求任务书进行前期研究工作。
第3周 在导师指导下进行论文的写作大纲的指定,在图书馆搜集相关的信息和资料。
第4-8周 论文写作全面展开,在导师指导下完成初稿,将初稿提交导师初审。
课题毕业论文、文献综述、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