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详情-开题大全网

注册

  • 获取手机验证码 60
  • 注册

找回密码

  • 获取手机验证码60
  • 找回

基于能源互联技术汽车造型设计开题报告

 2021-09-27 00:05:36  

1. 研究目的与意义

汽车在给社会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带来了很多问题,在当今能源紧张、环境恶劣的背景下,发展电动汽车是解决这些问题的有效措施和必然方向。电动汽车充电问题一直是制约电动汽车发展的关键性问题之一,过于依赖充电桩,车辆缺少互联互通,电动汽车的续航能力受到限制,汽车能源互联技术的应用,将实现新能源汽车之间能源的互联互通,将对整个行业的发展带来质的飞跃。而基于能源互联的电动汽车造型设计阶段是产品研发的重要阶段,是决定产品是否为大众接受并喜爱的关键要素。随着人们对汽车外观造型要求的提高,深入研究电动汽车的造型设计对推广电动汽车有重要意义。在充分分析人群需求和使用环境后,通过将能源互联技术与汽车造型设计相结合,提出一个新的未来交通工具的全新产品概念,以便满足日益优化的用户体验需求。鉴于交通工具本身的功能、驾驶体验的需求以及未来出行的方式,设计出符合生产的实用的唤起使用者共鸣的基于能源互联共享技术的未来车。 意义:发展新能源汽车是当下的汽车行业发展大趋势,而充电难已是全球汽车企业推广新能源汽车面临的难题。随着电动汽车的发展,会建立网状的充电设施,这是分享新能源汽车的基础,将电动汽车的能源进行互联与共享,可以使得汽车的续航更加自由和便捷,减少对充电桩的依赖,将极大地刺激消费者的购买热情。当前很多电动汽车造型设计仍然延用传统汽车的设计风格和理念,没有形成自身的造型特点,基于能源互联共享技术的未来车造型设计其实也就是概念车设计,简单来说是对汽车需求的潜在问题或预见问题所做出的构思,设计一款符合未来技术趋势和人群需求的概念电动汽车。

2. 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

国内:我国新能源轿车技术产业化水平居世界第二位,并且进入快速发展阶段,有望在2015年跃居第一位。2014年,各类插电式、纯电动乘用车年销量超过5.5万辆。我国的比亚迪插电式混合动力轿车秦成为世界第四畅销的插电式车型,在动力电池产能限制情况下,实现了年销售1.5万辆。近几年,我国陆续出台了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示范推广以及私人消费补贴的相关政策,并在不断扩大试点的范围。在政策的支持下,我国新能源汽车消费市场开始启动,电动汽车基础设施建设也得到了初步发展,部分城市已经形成了网络雏形。随着2009年十城千辆工程的实施,电动汽车能源供给基础设施的潜在机会开始受到重视,国家电网公司、南方电网公司、普天海油公司等能源企业,围绕国家新能源汽车发展战略,强势介入充电基础设施建设,各示范城市和社会各界也积极响应。截至2010年年底,已经建设各种类型充电站大约100座,充电桩300多个。从2001年开始,我国863项目共投入20亿元研发经费,形成了以纯电动、油电混合动力、燃料电池三条技术路线为三纵,以动力蓄电池、驱动电机、动力总成控制系统三种共性技术为三横的电动汽车研发格局。共计有200多家整车及零部件企业、高校和科研院所,以及3000多名科技人员直接参加了电动汽车专项研发。到目前为止,共有160多款各类电动汽车进入了我国汽车产品公告,建成30多个电动汽车国家重点实验室等国家级别的技术创新平台,制定电动汽车相关标准40多项。国外:当今,许多国家都在研制电动汽车无线充电技术,其中美国、英国、日本等是最早开始电动汽车无线充电技术研究的国家。日本长野无线公司于 2009 年 8 月宣布开发出了基于磁共振的充电系统, 可以在 600 mm 的传输距离内确保 90% 的传送效率;但目前的传送功率还比较小(约 1 kW ),拟定从叉车等使用范围进入市场,伴随着技术成熟程度和传送功率的提高, 有望很快进入电动汽车充电领域。英国 HaloIPT 公司于 2010 年 11 月开发出一种新型无线充电系统, 该感应式电能传输技术利用感应电荷的原理,将电源板埋藏于道路的沥青之下,进行无线充电;同时由于电源板不暴露在外,既可以得到有效保护,减少磨损,又不会受到恶劣天气的影响。日 本 IHI 株 式 会 社 于 2011 年 11 月 采 用 美 国WiTricity 公司磁共振无线供电技术,研发出电动汽车无线充电系统,并已实施现场使用。该系统包含了安装在电动汽车上的无线电能接收装置及安装在地面的无线供电装置,适用于各种电动汽车及充电电池。电动汽车在充电点停车时,将自动予以充电,而汽车与充电设备之间并无接触。 WiTricity 公司表示,与电磁感应和微波等无线电能传输系统相比, 该系统具有更高传输效率和更远输电距离, 系统在 20 cm 传输距离可实现无线充电输出功率 3.3 kW ,充电效率达 90% 以上。

3. 研究的基本内容与计划

内容:1.明确基于能源互联技术的未来车相关概念,了解产品。(使用环境,构造,原理,生产工艺等)2.收集国内外相关的设计资料与技术资料。(了解相关产品的形态,语义,风格,功能)3.对基于能源互联技术的未来车在消费人群中做设计调研。4.整理调研问卷,分析大众需求与设计方向的关系,基于能源互联技术的未来车语义功能,探索实现绿色(3R)基于基于能源互联技术的未来车的途径, 探索内部结构变化对外形设计的影响,寻求新的使用方式。5.从针对某一年龄段的消费人群的基于能源互联技术的未来车着手,寻找设计思路。6.整理设计思路,形成比较清晰的设计脉络,开展初期形态、结构方案设计;7.要求提供三种以上不雷同的设计方案以供挑选,完善设计方案;8.设计时应充分考虑方案的通用性、可行性、工艺性、经济性等问题;9.在设计过程中按质按量完成设计草图、电脑建模渲染、效果图、展示版面等设计图纸的绘制、设计与制作;10.根据设计方案制作产品模型;11.在模型制作过程中,进一步理解产品设计的材料,结构,加工工艺、表面处理工艺及模型表面图案文字的处理手段;12.紧扣毕业设计课题,进行相关的设计理论的研究,撰写毕业论文。计划:1.2015.12.14-2016.1.8做好前期的准备工作,分析课题涵义,找出关键点与资料查找方向,粗略搜寻相关资料,完成开题报告和文献综述;2.2016.1.9-2016.1.20全面搜集资料,查阅国内外关于基于能源互联技术的未来车的相关案例,了解基于能源互联技术的未来车设计生产概况,熟悉相关的产品知识,为毕业设计和毕业论文做准备;3.2016.1.21-2016.1.31制作调查问卷,进行市场调研,分析调研报告,寻找设计思路,确定设计方向4.2016.2.1-2016.2.31整理思路,提交三种以上不雷同的初步方案以供指导老师挑选,接受意见并修改5.2016.3.1-2016.3.15深入设计、完善方案,绘制设计图纸,撰写论文初稿;6.2016.3.16-2016.4.9设计方案定稿,根据设计方案,制定模型制作方案,计过程中按质按量完成设计草图、电脑建模渲染、效果图、展示版面等设计图纸的绘制、设计与制作,做好加工前准备,论文写作仍在继续;7.2016.4.10-2016.5.20根据设计方案制作产品模型,进行质感、色彩、加工工艺及表面图案文字处理,进一步了解产品流程,提交论文修订稿;8.2016.5.21-2016.6.10紧扣毕业设计课题,进行相关的设计理论的研究,论文定稿,打印论文、图纸及展板,制作答辩演示文稿,准备答辩。

4. 研究创新点

随着中国汽车工业实力和人民生活水平的飞速发展,环境和能源问题开始越来越明显起来,因此,新能源乘用车得到了越来越多的重视,已经开始成为了汽车产业中一股至关重要的力量大力发展。同时,车身造型设计作为汽车开发中十分重要的一个环节而日益受到重视,趋同的技术和生产水平与日益饱和的市场使人们更加有理由去关注外形。新能源乘用车由于其独特的动力形式,自然也有自己独特的设计准则和特点。开发新能源乘用车作为企业的长久发展所必须考虑的内容的同时也成为了企业技术实力、开发水平和社会责任感的象征。因此,新能源乘用车除了技术与布置的不同会影响到造型设计以外,新鲜的外型设计本身也是这些新能源车开发企业希望能够充分展示出新的设计思路和节能环保车型特殊身份的地方。所以,研究分析新能源乘用车型,寻找到新能源乘用车型的特殊性,造型上的特点等的这样一些规律从汽车车身设计的层面上讲应该是很有意义的。本文研究新能源乘用车造型设计,通过归纳总结、分类对比和原理分析等方法对目前比较主流形式的多种类型新能源乘用车造型特点和造型发展趋势进行了研究分析。按照新能源乘用车驱动能源形式的不同和储能形式的不同从整体车身设计、总布置形式到细节的造型语言和处理手法等进行了比较全面的分析、归纳和总结,创造全新的未来交通工具概念。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课题毕业论文、开题报告、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