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向电动智能车的虚拟测试平台设计开题报告
2021-08-14 02:32:32
1. 研究目的与意义(文献综述)
1.1目的及意义
安全、节能与环保是当今世界汽车产业发展的三大主题,受能源与环境的影响,传统汽车行业势必要向新能源汽车产业转化。如今各个国家都在大力发展新能源汽车产业,随着计算机技术与自动化技术的迅速发展和人们对汽车安全性、舒适性的要求越来越高,具有低排放、噪音小、安全性高等优点的电动智能车应运而生。汽车驾驶安全一直是人们关心的问题,电动智能车的智能化体验虽然给人们带来了诸多便利,但其潜在的安全隐患仍然存在。在电动智能车上有许多安全辅助技术,如车道偏离预警与保持、车辆周围障碍物监测、车辆运动控制与通过技术等[1],在智能车制造完成准备出厂前,需要对这些安全辅助技术进行测试,防止后期安全事故的发生。因为测试项目的繁多与测试的复杂性,利用传统的测量仪器会有诸多不便甚至测试不精确,所以本课题的目的在于开发出一种虚拟测试平台来进行对电动智能车的测试,这种基于虚拟仪器技术开发出的测试平台有良好的扩展性和兼容性,而且可以借助计算机本身强大的功能对采集的各种数字与模拟信号进行分析、处理、保存与显示,可实现测试过程的自动化与简洁化。
课题意义:虚拟仪器技术是计算机与测试技术相结合的产物,利用其开发的虚拟测试平台能提高电动智能车的质量和安全性,而且操作简单,测试环境轻松干净,对测试精度也有一定的提升。相信这种便捷、新颖、智能化的虚拟测试平台在对电动智能车测试领域有很好的发展前景。
2. 研究的基本内容与方案
2.1论文研究主要内容与目标:
针对电动智能车的驾驶安全测试需要,利用虚拟仪器技术设计一套虚拟测试平台。具体要点如下:
(1)研究应用在电动智能车上的一些安全辅助技术,如车道偏离预警与保持、车辆周围障碍物检测、车辆运动控制与通过等,明白相关技术的测试需求;
3. 研究计划与安排
2016.2.20-2016.3.11查阅文献资料做好文献摘要,确定课题实施方案并撰写开题报告,翻译20000字符外文文献成不少于5000字的中文。
2016.3.11-2016.3.25确定整体设计思路分硬件、软件两部分完成,这一阶段选定好传感器、数据采集器等硬件,设计出数据采集的采集传送方式。
2016.3.26-2016.4.15确定软件开发环境,完成软件部分的设计,包括人机交互界面等。
4. 参考文献(12篇以上)
[1]王荣本,郭烈,金立生.智能车辆安全辅助驾驶技术研究近况,《公路交通科技》,2007年第7期.
[2]李震,柯旭贵,汪云祥.虚拟仪器的发展历史、研究现状与展望[j].安徽工程科技学院院报,2005,18,(4):1-4.
[3]黄学文,周敬泉.虚拟仪器技术的现状与前景,《电测与仪表》,2004,第10期.
课题毕业论文、开题报告、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