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性丙烯酸单体的合成开题报告
2021-08-08 14:25:54
1. 研究目的与意义
两性表面活性剂具有独特的化学结构,其表面活性离子亲水基既具阴离子部分,又具阳离子部分,在与其它类型表面活性剂复配时产生不可替代的协合性或复配性,有极佳的协同增效作用,而且具有良好的抗静电性、杀菌性、防腐性、易于生物降解等优良特性,因此在化妆品、个人洗护用品或其它与人体接触产品中广泛应用。
在两性表面活性剂的研究和应用方面,我国仍处于起步阶段,虽然近年来两性表面活性剂的发展速度较快,但是其发展仍不能满足当前人们对该类能优良的表面活性剂的需求。
制约该类表面活性剂迅猛发展的因素主要有:首先,因合成路线长、合成工艺复杂、起始原料价格高,所以该类表面活性剂的价格高于其它类型表面活性剂的价格;其次,由于原料、合成工艺和副反应等众多原因,该类两性表面活性剂产品中含有刺激性副产物等杂质以及产品提纯困难,掩盖了这些表面活性剂作为高品质、温和性品种使用的特色和优势最后,随着全球石油危机的日益加剧,以及人们对环保越来越重视,表面活性剂工业利润急剧下降。
2. 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
甜菜碱最早由Kruger从甜菜中分离出来。天然甜菜碱不具有表面活性,只有当其中的一个甲基被一个C8~C12链长的疏水基取代后才具有表面活性,人们称该类物质为甜菜碱型表面活性剂。1876年,Bruhl将类似天然产物的化合物命名为甜菜碱,1937年美国最早出现两性表面活性剂的专利报道,1940年杜邦公司首次报道甜菜碱系(Betaine)两性表面活性剂。自此,各国开始研究开发包括甜菜碱系化合物在内的两性表面活性剂。两性表面活性剂是表面活性剂中开发较晚,品种数量最少,但发展最快的类别。1946年,西德首先开发了Tego型氨基酸系两性表面活性剂,真正大量开发和使用是在1950年以后。据资料统计,美国、日本和西欧的表面活性剂品种中,以两性表面活性剂发展最快,美国在20世纪80年代就生产了20多种商品两性表面活性剂。近年来,随着原料脂肪酸成本的下降,世界两性表面活性剂产品生产得到快速的增长,增长幅度为年增长率6~8%,远高于其它表面活性剂。
3. 研究的基本内容与计划
本课题在综合前人对甜菜碱型表面活性剂的研究工作成果和不足后,结合国内外甜菜碱型表面活性剂和相关学科的发展趋势,及现有的科研条件,主要研究了两性丙烯酸单体的合成。本论文重点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研究:
(1)以dm和氯乙酸钠为原料合成甜菜碱型表面活性剂
(2)溶剂的种类对转化率的影响
4. 研究创新点
(1)研究了两性丙烯酸单体的合成,该乳化剂合成目前尚未有所报道。(2)制备了甜菜碱表面活性剂,性能优异。
(3)合成方案先进,不存在苛刻的技术条件和工艺要求,便于进行产业化。
(4)生产工艺简单、能耗低、使用方便灵活 、安全。
课题毕业论文、开题报告、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