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外贸出口面临碳关税的影响研究开题报告
2021-08-08 14:22:49
1. 研究目的与意义
在全球发展低碳经济的大背景下,发达国家推出了碳关税的概念,其实质就是一种绿色贸易壁垒的新形式。它以环保为名,行贸易保护之实,对我国的出口将造成重大的影响。一些发达国家开征碳关税,将是未来发达国家建立另类霸权,在经济上进一步围堵中国的新趋势。
以哥本哈根协定为标志,全球经济进入低碳经济的趋势不可逆转。中国作为世界最大的外贸产品出口大国之一,外贸产品出口贸易将面临着日益严重碳关税的影响,国际间碳关税问题是目前及未来较长时期影响国际贸易的重要问题。那么,碳关税的涵义与真正意义何在,碳关税对中国外贸出口又会产生哪些影响,如今已成为不得不面临的重要问题。本研究课题通过研究国际碳关税措施的动态及趋势,把握中国外贸产业面临碳关税的影响,深入剖析碳关税在我国的利弊,对于把握对外贸易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2. 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
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争议
发达国家推崇征收碳关税的原因有二,一是为应对全球气候变暖,二是为发展低碳能源技术,建立低碳经济发展模式和低碳社会消费模式。而发展国家对此持反对意见,认为此举是其在借环保之名行贸易保护之实。理由是:发达国家采取两头堵政策:一方面控制发展中国家对其急需的钢铁、煤炭、石油等高碳产品的出口税,另一方面在其国内对进口到本国的发展中国家生产的高耗能产品征收碳关税。另外,美国至今尚未签署《京都议定书》,更没有履行相关减排指标。
2009年12月召开的哥本哈根会议上,发达国家要求以总排放量作为承担减排责任的基础,而发展中国家则要求以人均排放量、历史排放量作为基础。发达国家倡导低碳经济模式发展中国家是支持的,但这种模式要从各国现有的科技水平、清洁能源技术的发展状况出发。比如我国在改革开放后经济高速增长,成为最大的二氧化碳排放国,但在历史上,美国排放的温室气体最多,并且其人均排放量是我国人均排放量的四倍以上。此外,二氧化碳的排放量不能仅仅以绝对量来衡量,更科学的方法是要看能源消费弹性,即一国gdp增长速度和能源消耗增长速度之间的比例关系。
3. 研究的基本内容与计划
一国际碳关税政策概述
碳关税,这个概念最早由法国前总统希拉克提出,用意是希望欧盟国家应针对未遵守《京都协定书》的国家课征商品进口税,否则在欧盟碳排放交易机制运行后,欧盟国家所生产的商品将遭受不公平之竞争,特别是境内的钢铁业及高耗能产业。2009年7月4日,中国政府明确表示反对碳关税。
碳关税是指对高耗能产品进口征收特别的二氧化碳排放关税。与碳税不同,它指对在生产和使用过程中有大量温室气体排放的产品在贸易中征收关税,发达国家总是担心发展中国家在减排中出工不出力,如果发展中国家没达到发达国家的要求,就对其出口产品征收额外关税。这很容易变成阻碍全球商品流动性的新贸易壁垒。美国借环境保护的名义推行碳关税,主要目的还是为了削弱竞争对手的竞争力,实行贸易保护主义。碳关税目前世界上并没有征收范例,但是欧洲的瑞典、丹麦、意大利,以及加拿大的不列颠和魁北克在本国范围内征收碳税。
4. 研究创新点
应对碳关税的措施中,应发展低碳经济:1.确立产品低碳标签制度,建立低碳产品认证体系。鉴于产品标签的公开性和透明性,在每一产品的标签上标明各个产品的碳排量,一方面可以为发展低碳消费提供平台,另一方面也会对生产商开展低碳生产加以监督。另外,建立低碳产品认证体系也是必不可少的"],目前社会大众对什么是低碳产品还是很模糊的,需要政府指引,同时低碳产品认证体系的建立会加快我国产业升级,尽快实现碳减排目标。2.低碳绿色理念法律化。态度决定一切,低碳经济模式的顺利构建不仅需要制度的保障,政策的支撑,更加需要理念的指引。为此,一要在全国范围内大力宣传低碳消费绿色消费的环保积极作用,转变传统家庭消费观念;二要在政府采购层面、企事业运作层面真切的将低碳绿色节能作为指向标,发展低碳产业、低碳贸易、低碳技术、低碳消费成为社会考核指标;三要通过修宪或修改环保法,将低碳环保理念法律化,法律的权威性和执行性能更好的保障低碳经济的健康运行。
课题毕业论文、开题报告、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