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新能源的电力系统可用输电能力研究开题报告
2022-09-07 20:25:37
1. 研究目的与意义
随着不可再生能源的短缺和化石燃料燃烧对环境破坏的日益加剧,风能、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发电技术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发展,然而新能源出力具有随机性、波动性和间歇性的特点,新能源的大规模并网给电力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带来极大挑战。
可用输电能力(available transfer capability,atc)是反映电网安全稳定裕度并确保电力市场交易顺利进行的重要指标。
近年来,与atc相关的输电断面辨识、确定性atc计算、概率性atc计算等问题在分析计算领域受到了广泛关注,但在新能源发电系统广泛接入的条件下,传统方法在全面考虑各方面的影响因素、计算速度与计算精度的平衡、不确定性因素的处理等方面遇到了新的挑战。
2. 课题关键问题和重难点
本课题的关键问题在于电力系统可用输电能力的计算方法较多,包括线性逼近方法(lams)、重复潮流(rpf)、连续潮流(cpf)、最优潮流(opf)(传统和人工智能[ai]技术)、稳定约束方法。
上述方法各有优缺点,需对其进行整理并归纳各种计算方法。
各种新能源的发电与传统发电有很大程度上的不同,具有随机性、波动性和间歇性的特点,因此无法对其进行一个统一性的建模。
3. 国内外研究现状(文献综述)
1.研究背景随着环境问题的日益严重,人们对绿色环保的新型能源越来越重视。
但随着新能源发电的迅速发展,其功率输出的间歇性,随机性将对可用输电能力(atc)产生显著影响,并在电网规划中难以合理有效地考虑新能源发电的容量效益对系统的影响。
新能源的大规模并网给电力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带来极大挑战。
4. 研究方案
确定合适的ATC计算方法,着重研究含风力发电的电力系统建模,给出风速相关性的风速模拟。
再将建立的计算模型代入已选定的电力系统输电能力的计算中,从而得出计算结果来研究含风电的电力系统可用输电能力。
5. 工作计划
寒假期间:接受课程任务书;按要求查找相关资料,阅读相关文献,理解相关内容; 第1周:完成开题报告初稿;完成外文翻译初稿;继续深入阅读文献,了解ATC的计算方法和风速相关性的建模方法。
第2周:完善开题报告并提交,修改外文翻译:第3周:学习并确定可靠的ATC计算方法;继续完善外文翻译并提交;第4周:学习新能源发电的不确定性建模,制定风速相关性的电力系统建模方案;第5周:学习蒙特卡洛仿真法与copula理论,学习如何制定风电模型;第6周:规划建模步骤并实施;第7周:改进模型的可靠性,分析算法中的问题并进行修改;第8周:将建立的模型代入ATC的计算中,得出其计算结果,并对算例结果进行分析;第9周: 编写论文总结,根据具体评估结果编写展望;第10周:完成论文初稿,进行第一次查重;第11周:提交论文终稿,进行第二次查重;第12周:准备答辩。
课题毕业论文、开题报告、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