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约纯电动汽车发展的因素分析开题报告
2022-04-25 20:05:24
1. 研究目的与意义
伴随着全球化经济的高速发展,人类的生产效率不断的得到提高。作为有效缓解环境污染和能源衰竭的纯电动汽车,已渐渐的成为全世界各国经济舞台上的主角。与此同时,全球能源危机的不断加深,石油资源日趋枯竭,全球气温上升的危害加剧,因此纯电动汽车有着良好的发展空间。随着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越来越多的家庭开始拥有化石燃料汽车,这种汽车的成本低于纯电动汽车,而且技术成熟性能稳定,但是它在环保和节能方面和新能源汽车之间还是存在很大的差距。
新能源汽车可以分为以下六类:纯电动汽车、混合动力汽车、燃料电池汽车、燃气汽车、醇醚汽车和氢发动机汽车等。其中,纯电动汽车是可以以二次能源电力作为动力源,以电动机代替内燃机,噪声低、无污染,而太阳能、风能、核能等都可转换为电能,因此电能来源广泛。
在这样的大环境下,国内一些汽车企业投入大量的资金和技术开始研发和试制以电力为动力的汽车,例如纯电动汽车、燃料电池电动汽车和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等,但是就目前的形式而言笔者个人认为电动汽车的发展还需要一段很长的路要走。无论是市场方面,还是技术研究以及资金投入方面,大力发展电动汽车的整体环境尚未成熟。
2. 研究内容和预期目标
1.研究内容:
(1)对我国纯电动汽车发展现状进行简要的阐述;
(2)通过对纯电动汽车产业的了解,结合国内外关于市场营销策略研究的相关资料,整理好所搜集到的有关纯电动汽车产业的资料,描述我国发展纯电动汽车的优势和劣势;进行全面的分析;
3. 研究的方法与步骤
本课题拟采用的研究方法:
本课题主要通过文献研究,通过阅读文献了解纯电动汽车发展的现状,为课题的建立及实践调查的侧重提供依据;调查法,有目的、有计划、系统地搜集有关纯电动汽车现实状况或历史状况的材料;定量分析法,通过实践得出认识并进行定量分析,最终得出相应的结论。
所研究的课题是制约纯电动汽车发展的因素分析,确认本课题后,在指导老师的帮助下,首先对纯电动汽车现状有了系统的掌握以便于对课题的深入研究。然后,浏览大量的文献资料,阐述制约纯电动汽车发展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了解纯电动汽车发展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并根据当前的分析提出相关的改进建议。
4. 参考文献
4.主要参考文献 |
[1] 曾耀明,史忠良.中外新能源汽车产业政策对比分析.《企业经济》, 2011(2):107-109 [2] 郭春林,甄子健,武力,肖湘宁.电动汽车发展前景与关键因素分析.《汽车工程》, 2012, 34(9):852-858 [3] 霍风利.我国发展纯电动汽车的SWOT分析.《汽车工业研究》,2009(8):9-11 [4] 李湘江.纯电动汽车动力电池组剩余电量估算研究及整车建模仿真.《中北大学》, 2015 [5] 刘潇潇,漆文辉,黎曦,刘金,王齐.电动汽车及其发展趋势分析.《湖南电力》, 2010, 30(5):59-62 [6] 孙丙香,何婷婷,牛军龙,张维戈,姜久春.基于换电和电池租赁模式的纯电动汽车运营成本评估及预测研究.《电工技术学报》, 2014, 29(4):316-322 [7] 田春霞.纯电动汽车的优缺点及发展制约.《大众科技》, 2011(12):138-139 [8] 王静,朱桂龙.新能源汽车产业产学研合作专利分析.《中国科技论坛》, 2012(1): 37-43 [9] 王抒祥,饶娆,宋艺航,沈思,谭忠富.电动汽车充换电服务商业模式综合评价研究.《现代电力》, 2013, 30(2):89-94 [10] 许爱萍.我国电动汽车产业链延伸发展的关键要素分析与对策.《科技与经济》, 2015(2):101-105 [11] 颜培钦.我国新能源汽车发展主要瓶颈与建议.《机电工程技术》, 2010, 39(8): 16-17 [12] 杨洪.纯电动汽车锂电池组充电均衡技术的研究.《郑州大学》, 2012 [13] 杨利锋,陈凯华.中国电动汽车技术水平国际比较研究_基于跨国专利的视角.《科研管理》, 2013, 34(3) [14] 叶阳.纯电动汽车的构成与特点《现代制造技术与装备》, 2010,(4):81-82 [15] 程广宇,高志前.国外支持电动汽车产业发展政策的启示.《中国科技论坛》, 2013(1):157-160 [16]Xu Guoqin.Theoryof the development trend of electric cars-EN
|
5. 计划与进度安排
5.具体进度安排(包括序号、起迄日期、工作内容) |
1、4月11日:提交前期研究报告和开题报告(含打印稿,A4纸); 2、4月12日至4月17日:修改开题报告,组织开题答辩; 3、4月18日至6月10日:撰写论文、修改论文。 4、5月10日前完成初稿,之后根据指导老师意见修改论文; 5、6月10日前交定稿论文(含电子稿和打印稿); 6、6月11日至6月13日:论文评阅教师评阅论文,学生准备答辩提纲制作答辩PPT; 7、6月14日至6月18日:论文答辩。具体时间另行通知。
|
课题毕业论文、开题报告、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