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详情-开题大全网

注册

  • 获取手机验证码 60
  • 注册

找回密码

  • 获取手机验证码60
  • 找回

高新区新能源产业规划(一)开题报告

 2022-02-14 19:40:49  

1. 研究目的与意义

1.1 研究背景

(一)全球新能源发展趋势:

1973-2005年初期能源需求成长达86.7%.。初级能源中化石能源占80%以上,再生能源中以生质能及水力为主。全球能源资源蕴藏量有限,预估石油可开采约41年,天然气67年,煤192年,铀53年。全球再生能源之年平均增长率(2.3%)略高於初级能源(2.2%)。风力,太阳光电,地热再生能源的大幅度增长,主要是因为早期此类能源供给量非常低。早期的苏联,中东,东欧等地区再生能源供给,水力所占比列较高。而在非洲,亚洲,中国则已生物质能所占比例较高。

(二) 国家的新农业规划及新能源发展政策

国家的新能源规划的政策《中国的能源政策》指出,中国将通过坚持“节约优先”等八项能源发展方针,推进能源生产和利用方式变革,构建安全、稳定、经济、清洁的现代能源产业体系,努力以能源的可持续发展支撑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中国能源政策的基本内容是:坚持“节约优先、立足国内、多元发展、保护环境、科技创新、深化改革、国际合作、改善民生”的能源发展方针。《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提出:到2015年,中国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达到11.4%,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源消耗比2010年降低16%,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10年降低17%。中国政府承诺,到2020年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将达到15%左右,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45%。作为负责任的大国,中国将为实现此目标不懈努力。

(三)苏州及高新区新能源发展状况

一是市场规模快速增长,必将汇成新能源汽车产业巨大蓝海。虽然我国诸多关键技术环节与国外仍有差距,但是市场销售节节攀升,数据显示,今年1-10月份新能源汽车销量高达49万辆,同比猛增55.9个百分点。良好的市场前景促使国内车企渴望在技术上有所突破,研发出具备国际尖端水平的国产品牌与车型,技术赶超指日可待。二是国家政策立体式发力,必将驱动新能源汽车产业有序发展。自2009年以来,我国共计出台新能源汽车产业国家政策60余项,已逐步形成了较为完善的政策体系,今年更是从准入、研发、生产、销售等多个层面助推新能源汽车的上下游产业链快速整合优化,新型电池技术、车身材料、加工工艺、智能化软件、充电设施等周边产业同步成熟,产业未来形势一片大好。三是区域优势得天独厚,必将培育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沃土。长三角作为我国经济最为发达的地区,拥有旺盛的消费能力。我省产业基础雄厚,拥有从零部件制造到整车生产的完整产业体系,多家一线车企汇聚于此。我市对外开放度高,约1/3的世界500强企业入驻,拥有丰富的高级专业人才与熟练技术人员储备,由此带来了充分的技术交流与商务互动机会。我区作为苏州市的重要板块和经济增长极,正沿着“两高两新”发展理念,全力打造以战略性新兴产业为主导、创新引领、人才集聚、生态优良的国际级创新型科技园区。这些都为新能源汽车提供了良好的实施基础与产业支撑。

1.2 研究目的

一、发展新能源经济是当今世界的历史潮流和必然选择。

二、发展新能源经济可为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提供支撑。

三、培育新能源经济的总体思路。

1.3 研究意义

从大的方面讲是使世界可持续发展和使人类向外发展,从小的方面讲就是改善或解决现有能源所带来的各种问题(能耗,资源,环境污染等)对世界的发展具有重大的意义。中国正处于经济高速发展时期,但在发展的同时也面临着很多问题,新能源作为一种“绿色”新技术,在减少环境污染,缓解环境压力的同时,也可以缓解我国的能源危机,充分体现了“科学发展”、“可持续发展”、“和谐发展”的发展理念,发展潜力巨大,新能源开发正迎来前所未有的历史发展机遇。首先是解决现实生活的实际问题,其次是解决常规能源枯竭不能满足国民发展的需要,其三,是解决常规能源对环境破坏的问题.其四,是社会可持续发展的要求。

2. 研究内容和预期目标

2.1主要研究内容

(1)规划背景:(全国新能源产业发展背景际合作,我国新能源产业发展背景,苏州市新能源产业发展背景)

(2)高新区新能源产业现状分析:(简述产业发展的现状状况,分析产业发展的形式, 分析产业发展的方向)

(3)SWOT分析(优势、劣势、机遇、挑战)

(4)产业发展的定位,目标及规划思路 (定位,总体目标,具体目标,规划思路)

(5)行业规划

(6)支撑体系规划

(7)空间布局。

2.2预期目标

完成高新区新能源产业规划,并完成现状分析图,土地利用规划图等。

3. 研究的方法与步骤

3.1研究思路

(一)宏观与微观。从宏观上,分析不同层次和类型的新能源产业在其产业链中的地位和作用,探讨重点发展方向和需要突破的环节,研究如何建设完整产业链;在微观领域,不仅探究产业,产品,技术,产业集群之间的关系,而且制定了详细的工作任务和保障措施,建设产业链。

(二)横向比较与纵向梳理。横向比较不同区域,相同产业的企业基础和规模,技术研发实力和水平,产品应用情况,未来投资规划及产业化能力等;纵向梳理新能源产业的发展历程及未来趋势。

(三)整体与局部。分别从世界和国家的整体层面和高新区的局部层面,阐述新能源的产业,产品,技术及产业集群状况。

3.2研究方法

(一)文献研究。通过文献,资料,网络收集新能源产业的相关信息并对其进行梳理与研究,掌握国内外发展现状及趋势

(二)调查访谈。通过国内重点企业及苏州市相关企业进行现场调查,对行业著名人士及相关调查对象的访谈和交流,探讨我国新能源产业存在的问题和肯恩恶搞突破的环节。

(三)研究。探究核心关键技术领先国家的产业发展的先进经验,对比分析我国产业过程,提出产业跨越式发展战略及实施方案。

3.3研究步骤

(一)收集资料(主要收集苏州产业规划,收集高新区的一系列规划,收集高新区几个

层面的规划)

(二)现状调查与分析(产业发展的现状,产业发展的基础进行分析。)

(三)研究行业发展分析(全球对这个行业的演变规律以及变化规律,目前全球范围内行业的潜在规律,各行业演变规律,这个行业对全球产业转移的规律)

(四)规划保障体系(面临问题,措施)

4. 参考文献

[1]刘琳. 新能源风电发展预测与评价模型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2013.

[2]郭超英. 我国新能源产业发展政策研究[D].西南石油大学,2011.

[3]刘彤. 新能源产业发展及其地方政策支持研究[D].湘潭大学,2017.

[4]杨莎. 促进我国新能源产业发展的税收政策研究[D].江西财经大学,2013.

[5]李英杰. 怀化市政府对能源产业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完善[D].湘潭大学,2014.

[6]刘兰剑,董涛. 我国新能源技术创新政策成效及其优化分析[J]. 技术经济,2012,31(07):1-6.

5. 计划与进度安排

1、2022年7月15日 -- 2022年9月2日 :毕业实习

2、2022年2月25日-3月22日: 接受任务书,准备并完成开题报告

3、2022年3月23日-3月30日: 实地调查,搜集资料,完成现状分析

4、2022年3月31日-4月14日:资料整理,完成现状报告,形成初步规划方案

5、2022年4月15日-5月12日:补充调查与资料,对规划方案进行修改。

6、2022年5月13日-6月16日:完成设计,完成设计答辩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课题毕业论文、开题报告、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