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上市公司创新行为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以联想集团为例开题报告
2023-02-24 11:11:39
1. 研究目的与意义
企业是国家实施创新战略的主体,加强企业研发创新对于提高整个国家创新水平以及推动上市公司高质量发展具重要意义。近年来中美贸易战对中国企尤其是高新技术企业实施了严格封锁及打压,在这种形势下研究企业创新行为更具有重要的实践价值。在我国,发展较为成功的上市公司大多都不是高科技类型由此可见,我国的上市公司创新水平还存在较大空间。因此本文选取了在国内比较有代表性的一个公司——联想集团为研究对象,运用案例分析法,全面系统地分析探究我国上市公司在研发创新方面存在的一些问题。研究结果表明我国企业研发投入强度不高、研发产出效率比较低下等问题。在此基础上,为提高我国企业创新水平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2. 研究内容和预期目标
首先,根据国内外现有文献,总结提炼企业创新影响因素,问题以及经济后果。
其次,从这些找到理论支撑,论述实践价值。
3. 国内外研究现状
(一)企业创新影响因素
现如今对上市公司的财务研究中,影响企业创新的因素一直是一个重要话题。从宏观角度研究:卢现祥(2021) ref _ref103884569 \r \h [1]等研究发现制度措施和政府的扶持政策都会影响企业创新,比如说知识产权的保护措施,政府的补贴与税收政策都会影响企业创新。丁丽芸等(2021) ref _ref103884574\r \h [2]研究了政府补贴政策对企业创新的支持作用,他们发现政府补贴存在一个最优区间的,因此过高或者过低的政府补贴都是不能激发企业去创新投入的。马晶梅等(2020) ref _ref103884581 \r \h [3]研究了融资约束对创新决策的影响,一些企业会为了获取政策补贴去认证成为高新技术企业,并且采取研发操纵手段,受融资约束越强的企业参与研发操纵的动机越强烈。从中观角度分析,阳丹(2020) ref _ref103884587 \r \h [4]研究发现不同程度下的知识产权保护下,市场竞争与创新机制有着相反的作用力。知识产权越被保护地好,专利市场越完善,市场竞争压力对企业创新有正向作用力;当知识产权不能被完全获得时,专利市场被限制,市场竞争压力对企业创新有反向作用力。由此可以看出国家制定的反垄断政策其实是可以保护企业创新的。
4. 计划与进度安排
一。引言(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意义.
(三)研究内容与方法..
5. 参考文献
[1]卢现祥,李磊.企业创新影响因素及其作用机制:述评与展望[J].经济学家,2021,(07):55-62.
[2]丁丽芸,许航敏.政府补贴促进企业创新的政策效应分析[J].地方财政研究,2021,(06):77-83.
[3]马晶梅,赵雨薇,王成东,贾红宇.融资约束、研发操纵与企业创新决策[J].科研管理,2020,41(12):171-183
[4]阳丹.企业创新行为的关键影响因素研究述评——基于企业、市场和政府的视角[J].当代财经,2020(06):90-100.
[5]肖淑芳,石琦,张一鸣.上市公司创新能力指数的构建[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22(01):57-69.
[6]郑春美,吴东昇.研发投入价值相关性研究——基于创新能力影响因素视角[J].科技进步与对策,2021,1-9
[7]康宇航.大型国有企业创新问题现状调查[J].国有资产管理,2020,(07):45-47.
[8]王辞.我国企业创新制度与企业文化问题剖析[J].中国集体经济,2021,(23):68-69.
[9]竺李乐,吴福象,范衍玮.“专利泡沫”与“创新假象”——国有企业民营化改革及其真实创新产出[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21,43(12):82-95.
[10] 李伟,郑国雄,刘溉,练冠华.创新政策对科技中介服务业的影响研究——基于委托代理理论[J].生产力研究,2022,(03):21-24 50.
[11] 黎文靖,郑曼妮.实质性创新还是策略性创新?——宏观产业政策对微观企业创新的影响[J].经济研究,2016,51(04):60-73.
[12] 周明,陈玲凤,徐国庆.政府补助、高管激励与实质性创新——基于新能源企业的经验证据[J].怀化学院学报,2022,41(01):35-41.
[13] 王子豪,张延良.研发投入与财务绩效关系研究.中国物价,2022,(02):98-101.
[14] 刘振.CEO年薪报酬、研发投资强度与公司财务绩效[J].科研管理,2014,35(12): 129-136
[15] 孙莹.战略性新兴产业公司治理、研发投入延迟效应与企业绩效关系研究[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7,34(05):66-72.
[16] 杨德伟,杨大风.民营企业研发投资影响公司绩效的实证研究—基于深市中小板上市公司的面板数据分析[J].财务与金融,2011,(6):1-5
[17]韩金起.现代性视域下的熊彼特创新理论及其当代意义[J].沈阳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23(02):161-166.
[18]李文健,翁翕,龚六堂.政府如何激励创新?——基于委托—代理理论的研究[J].经济学(季刊),2022,22(02):365-384.
[19] 卜美文.公司诚信文化与创新研发操纵行为[J].当代财经,2020,(11):88-99.
[20]周泰云.创新政策与企业研发投入——来自中国上市公司的证据[J].技术经济,2020,39(09):170-180.
[21]张涛,朱学义,刘梅玲.资本市场业绩压力会导致企业创新投入不足吗?——基于我国制造业上市公司的实证研究[J].山东社会科学,2017,(02):135-141 148.
[22]余芬,樊霞,张巧玲.政府补贴促进还是抑制企业创新持续性——基于异质性创新动机视角[J].中国科技论坛,2021,(05):67-78 89.
[23]陈梦涛,王维安.政策不确定性、融资结构与企业创新——基于我国A股上市公司的实证研究[J].上海金融,2020,(08):40-51.
[24]支振锋.科技创新亟需更高水平法治保障[J].人民论坛学术前沿,2021,(20):86-91.
[25]吴燕天,高思君.国有上市公司创新投入、股权结构与财务绩效——基于混合所有制改革背景的研究[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34(05):100-108.
[26]江鸿,贺俊.“十三五”期间促进中小企业创新发展的政策思路与措施[J].学习与探索,2015(09):100-106.
[27]LiqunZ,Richard B.F,Matthew T.H.Regulation and Innovation:ExaminingOutcomes in Chinese Pollution Control Policy Areas[J].EconomicModelling,2019.
[28] Hemmert M. The influence of institutional factors on thetechnology acquisition performance of high-tech firms: survey results fromGermany and Japan[J].Research Policy,2004,33(6-7) :0-1039.
[29]Zhong,R.Transparencyand Firm Innovation[J].Journal of Accounting and Economics,2018,66,(1) :67-93.
[30] Sterlacchini A , Venturini F. Ramp;D andProductivity in High-Tech Manufacturing : A Comparison between Italy and Spain[J]. Industry and Innovation, 2014, 21(5) : 359-379.
|
|
课题毕业论文、开题报告、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