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工业园区产业生态圈建设路径研究开题报告

 2023-02-26 18:50:49

1. 研究目的与意义

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不断增强以及时代的不断进步,产业生态圈将成为未来城市产业组织的普遍方式,如何促进产业园区的高质量发展、如何促进产业园区与当地经济更好的结合、如何优化产业生态圈支撑城市形成核心竞争力是最为关键的问题,所以产业园区的规划管理必须要不断优化产业生态圈,链接生态圈内资源,促进园区产业升级。

苏州工业园区堪称国内开发区、园区开发建设的成功典范,是运用国外先进理念实现融合发展的标杆,也被誉为“中国改革开放的重要窗口”,“国际合作的成功范例”和“全国首个开展开放创新综合试验区域”。但是苏州工业园区的建设发展并非一帆风顺,也遇到了不少困难和挫折。因此相较于园区的发展成效和成功经验,更加进一步分析其发展中遇到的困难和挫折、纠错中形成的机制、吸取的教训和未来规划等,更有利于苏州工业园区超前谋划和高质量发展。产业生态圈会引起产业集聚效应,吸引更多的相关企业与单位向该集群聚集,因此需要研究构建苏州工业园区产业生态圈的过程和优化产业生态圈的方法。再使苏州工业园区与韩国蔚山工业园区进行比较,使得结合苏州工业园区的现状吸取国外工业园区先进的理念和发展模式,并不断探索创新,最终升华为自己的体系和模式,赋能苏州工业园区建设世界一流高科技园区这一总体战略目标。

2. 研究内容和预期目标

研究内容:

关于苏州工业园区的发展历程,主要包括苏州产业园区的发展背景,发展目标和三个阶段的历程。关于产业园区的文献综述,包括马歇尔(a. marshall)的产业区理论,巴卡提尼(g. bacattini)的新产业区理论,迈克尔波特( m. porter)的产业集群理论,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2001)创新集群理论。关于产业生态圈的文献综述,包括产业生态圈的概念、定位、与产业园区的关系和影响力。

对于在苏州工业园区产业生态圈建设分析中存在的问题和解决办法,需要从苏州工业园区发展现状和发展短板开始研究,并找出问题出现的原因和措施,再分析苏州工业园区在产业生态圈建设方面取得的经验和存在的短板。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3. 国内外研究现状

关于苏州工业园区的发展历程,何磊(2017)和陈春良(2017)归纳出苏州工业园区产城融合的新型城镇化道路经历了“以产兴城”、“产转城升与产城共荣”两个阶段。闫二旺(2017)和闫昱霖(2017)认为前一个阶段可以视为产城融合城镇化的初级版本,注重工业化进程的启动和城镇化道路的顺利开展;后面这个阶段则是产城融合发展的升级版本,重点在于产城素质的提升和可持续增长。zeng(2019)认为政府需要引领构建有国际竞争力的产业生态圈和有区域带动力的产业园区目标发力,为整个社会作出更大贡献。

关于产业生态圈与产业园区的关系,唐川(2020)认为以产业为起点,生态圈为落脚点的就叫产业生态圈。并且黄鹏宇(2020)认为产业生态圈将成为未来城市产业组织的普遍方式。关于产业生态圈与产业园区的关系,范锐平(2020)认为产业园区要以产业生态圈为引领,形成优势互补、相互成就、协同共进的利益共同体。

关于苏州工业园区的现状分析以及未来规划,陈文晖(2021)认为进入高质量发展新时代,园区面临着低质化、同质化、转型升级与自主创新等方面的问题与挑战,并且王婧倩(2021)认为需要在新时代高质量发展的大环境下,通过软环境建设、运营方式和盈利模式的再构造、开放合作放大资源配置效率等方式去解决。屈升秀(2021)认为按照我国经济的发展的现状,现在新型科技产业园区模式构建就是顺应经济时代大战的必然趋势与结果。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4. 计划与进度安排

2022年11月底-2021年12月底,确定论文题目,制订计划并查找相关资料,完成开题报告初稿,上交导师查阅;

2022年12月底-2022年3月中旬,查找翻阅相关论文资料,如文献、论文集、著作等,建立论文框架并完成论文初稿,初稿中参考文献不低于15篇,其中至少包括一篇英文文献;

2022年3月中旬-2022年3月底,中期检查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5. 参考文献

[1] 闫二旺,闫昱霖.产业园区创新生态圈的构建与发展——以苏州工业园区为例[j].经济研究参考,2017(69):34-42.

[2] 李少臣.苏州工业园区发展的几点启示[j].浙江经济,2021(11):76.

[3] 刘富臣. 韩国产业园区开发政策研究[d].吉林大学,2019.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课题毕业论文、文献综述、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