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研究目的与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文献综述)
农村土地确权,被称为"二次土改",是"新一轮农村改革"的开启,社会各界都对之寄予厚望。土地确权,是新型城镇化大背景下,我国工业化城镇化进入中期阶段,农业现代化和产业化的必然要求;是为实现农地规模经营,加速土地流转的现实需要;通过土地确权,明确主地权属,农民土地权利真正得到承认,同时通过土地确权,激活农村土地重新配置,农民可以分享土地收益。
国家对农村土地确权问题给予了髙度的重视。近年来中央一号文件,反复出现了对于部署落实农村土地确权登记发证工作的具体要求。如:"力争用3年时间把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证确认到每个具有所有权的农民集体经济组织"(2010年中央一号文件),"用5年时间基本完成农村止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2013年中央一号文件),"抓紧抓实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2014年中央一号文件)。
全国各级地方政府为落实农村土地确权工作,基本上都是从2013年开始大规模深入推进。迄今为止,在农村土地确权登记工作中,已经取得了非常丰硕的成果。未完成确权登记发证的土地比重,已经不高了。但是,这些尚未完成确权工作的剰余部分土地,正是土地确权工作中的攻坚战。土地权属不清,证据缺失的情况下如何确权,在土地调整中如何贯彻"公平"原则,这些都是彻底完成农村土地确权工作必须予以解决的问题。土地确权工作完成后,将形成长期稳定的土地承包关系,对农民的切身利益,有着深远的实质性影响。本文期望针对土地确权中的难点问题,特别是针对农村承包经营权和宅基地使用权的确权过程中的尾期攻坚问题,进行深入思考,提出政策建议。2. 研究的基本内容和问题
3.1本研究的基本内容包括:
(1)界定研究对象巧本研究的基本理论工具
对研究对象进行界定,本研究中涉及三个基本概念,土地确权、农地承包经营权和宅基地使用权;本研究中采用的基本理论工具是马克思产权理论、西方产权理论和公共治理理论。
3. 研究的方法与方案
4.1研究方法
(1)文献法
通过对农村主地确权相关的文献资料的收集,较为全面的了解和掌握了当前关于我国农村地确权工作的相关研究成果及我国农村土地制度的发展沿革。分析思考实践案例中出现的问题,为本文的研究提供了扎实的文献基础。
4. 研究创新点
5.1可能的创新
本文采取调研的方法,深入农村土地确权的一线试点地区,对农地承包经营权确权,和宅基地确权中的突出难点问题进行了总结,并针对性地提出了解决办法和建议,对于指导农村确权工作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5.2本文的不足
5. 研究计划与进展
2016年12月前,确定题目。
2017年2月到3月,设计调查问卷,进行调研,整理数据。
2017年4月,分析数据,写论文初稿。
课题毕业论文、文献综述、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