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研究目的与意义
1.研究背景:人力资源管理可以有效促进企业内人力资源合理配置,从而完善企业的内部管理,然而在现实生活中却有相当一部分公司,尤其是中小企业忽视人力资源管理的用处,直接导致了人才流失问题的出现,而人才流失则会使企业在激烈的竞争中失去话语权。所以在这样的背景下,对我国中小型企业人才流失问题的探究便十分有必要。1.1国外研究现状:在国外对中小型企业人才流失问题的研究很早就开始,成果众多。代表性的人物有美国心理学家库尔特勒温(1890—1947):他认为一个人的行为取决于个人和环境的相互作用。当所处的环境不利于员工的个人发展时,员工很难取得期望中的成绩,所以员工会离开这个企业,造成人员流失。普莱斯(1977):普莱斯模型中强调工作满意度和调换工作的机会是企业员工流失和其决定因素之间的中介变量。普莱斯和米勒(2000):普莱斯—米勒模型指出,员工流失是由环境变量(机会和亲属责任)、个体变量(一般培训、工作参与度和情感)、结构化变量(工作自主性、分配公平性、工作压力、薪酬和晋升机会)和中介变量(工作满意度、组织承诺度、工作寻找行为和离职意图)四个变量决定的。兰伯特、霍根和巴顿(2013):研究认为员工的个人年龄、家庭因素、所处工作环境、员工对工作的满意度、工作晋升和加薪等因素是导致员工流失的原因。1.2国内研究现状:中国对于人才流失问题的研究起步较晚,较早出现的是李储凤(2012):重点关注的是员工与企业之间的关系,特别是法律意义上的相互关系,员工流失是员工自身与企业脱离一切法律契约关系的过程,主要分为员工主动流失、自然流失和被动流失等三类。邵红英(2015):在《企业80后知识型员工忠诚度研究》文章中,通过研究分析忠诚度的影响因素,对企业管理和对员工培养方式进行创新,解决频繁离职问题。韩平(2016):企业应注重员工与自身契合度,培养员工对企业感情。杜莹莹(2018):提到实现有效激励的主要方式是完善激励机制,增强员工对企业的归属感,减少企业员工流失。2.目的及意义:本文对X公司人力资源管理及员工流失问题,根据国内外研究者者对于员工流失研究的基础上,结合了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以及双因素理论开展研究工作,表明了员工流失对于企业的影响体现在诸多方面。同时利用问卷调查的方式,对企业中员工流失的成因进行分析,并根据问卷调查的结果,归纳员工流失的主要原因。基于以上问题,本文将提出合理的防控措施,希望可以为其他企业带来一定的借鉴建议。
2. 研究内容与预期目标
本次研究内容主要包括三大部分,详细内容如下所述; (1)对企业人才流失及人才激励理论的介绍,其中包括:员工流失的概念、员工流失的特点、需求层次理论、双因素理论。(2)通过问卷收集X企业的运营现状、分析X企业存在的问题,并对造成问题的原因进行详细分析,发现问题所在,从而为后期X企业解决人才流失问题,制定优化策略提供依据。 (3)对收集的数据进行分析,结合X企业的实际情况,提出优化对策。 预期目标:制定可以优化X企业人才流失问题的相关对策。
3. 研究方法与步骤
- 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
文献资料法是指根据选定课题,进行相关文献资料的搜集、整理、分析、提炼,从中发现这些文献资料背后隐含的规律性的、本质性的内涵或形成新观点和认识的研究方法。本文主要通过文献法确定绩效管理的相关概念以及绩效管理优化对策的理论基础。
2、调查研究法
4. 参考文献
[1]李贝.民营企业人才流失问题分析及对策研究.[j].现代商业,2018(16):55-56
[2]赵永辉.人才流失问题之现状与对策.[j].人力资源,2020,35(18):33-34
[3]槐茜.a公司人才流失问题研究.[j].经济师,2020(10):268-269
5. 工作计划
1、2022-2022学年第2学期,第3-6周,进行前期研究、构思,完成开题报告。
2、2022-2022学年第2学期,第7-10周,完成论文初稿。
3、2022-2022学年第2学期,第10-13周,论文修改完成。
课题毕业论文、文献综述、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