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研究目的与意义
从宗教学视角看,企业伪善是#8220;法利赛式#8221;,是一种根本恶;从心理学视角看,企业具有道德伪善动机,企业伪善是道德做秀;从社会学视角看,企业伪善是自我欺骗的社会生存策略,道德脱离产生伪企业社会责任;从伦理学视角看,企业伪善是对道德法则的颠倒,是只顾动机、不切生活实际的德行意识,是#8220;平庸之恶#8221;,是#8220;为善而善#8221;。总而言之,企业伪善是恶的一种隐藏样态,是道德做假与道德欺骗,是个体伦理与社会伦理冲突的结果,是道德信念与道德行为背离所致。
基于社会责任视角企业伪善即伪的社会责任,所谓伪,就是虚假的、伪装的。所谓社会责任,就是#8220;对社会负责任的行为#8221;,意指特定组织在特定制度安排下努力追求在其预期存续期内最大限度地增进社会福利的意愿、行动和绩效。因此,伪的社会责任就是虚假的或伪装的#8220;对社会负责任的行为#8221;。进一步来看,如果虚假或伪装表现为思行不一,即从动机层面来界定,那么伪的社会责任是企业并非出于真实对社会负责任的动机而在表面上表现出社会责任行为或#8220;对社会负责任的#8221;结果的过程,如社会责任企业的商业做秀;如果虚假或伪装表现为言行不一,即从言行分离层面来界定,那么伪的社会责任是企业在公众面前宣称甚至鼓励别人对社会负责任,但私底下却没有采取社会责任行动甚至违背社会责任的行为,如漂绿。
所谓评价标准,又称评判标准是指人们在评价活动中应用于对象的价值尺度和界限.评价的客观性因素是评价标准具有科学性的重要依据。是指相对于评价准则所规定的方面,所确定的优良程度的要求,它是事物质变过程中量的规定性#183;评价标准是评价活动方案的核心部分,是人们价值认识的反映,它表明人们重视什么、忽视什么,具有引导被评价者向何方向努力的作用。
2. 研究内容和预期目标
本文对企业伪善行为概念的界定、假设、动因、危害、曝光和治理机制进行了系统全面的研究,分别从动机层面和言行分离层面对企业伪善行为进行了界定,分析了企业伪的社会责任与社会责任在动机、行动、沟通和绩效等四个构面上的差异及其相互联系;揭示了企业伪善行为的三个方面假设(对人性假设、企业与社会关系、企业社会责任的矛盾认知);构建了企业伪善行为动因的深思熟虑(pore)模型(从压力、机会、借口和曝光等四个维度剖析了企业伪善行为的动因);指出了企业伪善行为可能产生四个方面的危害(损害企业的可持续竞争力、导致市场的逆向选择、造成整体社会福利损失、威胁社会责任运动发展)。
通过实证研究发现,企业伪善行为无论从微观还是宏观上都违背了企业的社会责任,不利于企业自身乃至社会的健康发展。
因此,建立一套针对企业伪善的治理机制构(建立法与政府管制机制,构建非政府组织与媒体监督机制,构建消费者有效参与机制)至关重要。
3. 国内外研究现状
国内对企业#8220;伪善#8221;的研究相对匮乏,最早的论文发表于2012年,到目前为止也仅有七篇。其中有两篇是由肖红军、李伟阳(2013),程雁蓉、胡欢(2014)等人探讨企业伪善的概念、危害与治理,一篇由樊帅、田志龙等人(2014)对企业伪善的综述,三篇是由牟宇鹏(2012)、汪涛(2012)、鞠芳辉(2014)等人的研究从消费者感知的角度展开企业伪善,一篇由王静一、王海忠(2014)讨论企业伪善的量表开发。然而目前国内的研究也都是集中在企业伪善的研究上,真正明确使用#8220;伪社会责任#8221;的概念以及展开对伪社会责任研究的,仅仅有肖红军等人(2013)的一篇文章。文章认为,#8220;善#8221;是一个更倾向于哲学的命题,属于哲学的范畴,而社会责任和#8220;善#8221;在概念上还是有很大差别的,#8220;善#8221;不能够涵盖社会责任的范围,所以文章采用#8220;伪社会责任#8221;的表达方式。
国外的研究主要集中于企业伪善的研究:一是从组织行为学的角度出发,研究组织成员的价值观、思维意识等与实际行动不一致现象。Argyris amp; Schon (1978)最早注意到了组织内部的伪善现象,Shklar(1984)认为当一个人的行为和他所声明的不一致时,就会引发伪善的感知。Philippe amp; Koehler(2004)认为组织伪善会影响到员工的工作状态;Kouzes amp; Pozner(2005)认为组织伪善会影响到员工对企业的忠诚度。二是从消费者行为学的角度出发,主要探讨企业伪善行为对企业可能造成的负面影响。Brown amp; Dacin(1997)认为企业的伪善行为会影响消费者对企业的态度、消费者的购买行为;Jahdi amp; Acikdilli(2009)分析了由于企业伪社会责任导致社会对企业给予不负责任的评;Jewell amp; Barone(2007)认为企业CSR 行为与事件的匹配度越高,消费者对企业CSR 行为的正面评价越高,反之越低;Wagner(2009)提出企业必须采取有效的对策,以防止消费者对企业伪善的认知。三是从企业战略管理的角度出发研究企业伪善,Fassin(2011)、Anders amp; Joakim(2011)、Daniel amp; Shuili(2013)等人通过研究认为,企业伪善是企业正常发展中不得不采取的#8220;善意的谎言#8221;,是企业为了兼顾利润和社会伦理而采取的一种策略。4. 计划与进度安排
(一)拟写提纲
拟定提纲项目齐全,能初步构成文章的轮廓;要从全面着眼,权衡好各个部分初步拟定章节的编排及顺序,章节的题目要有概括性并有展开的空间。
(二)撰写初稿
5. 参考文献
[1] 程雁蓉,胡欢. 企业伪善:概念、危害及治理机制[n].华北电力大学学报2014(4).
[2] 赵红丹.企业伪社会责任行为的动因研究[j].当代财经2014(12).
[3] 樊帅,田志龙,林静,王澜波. 基于社会责任视角的企业伪善研究述
课题毕业论文、文献综述、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
您可能感兴趣的文章
- 上市公司融资结构对公司绩效的影响研究 –基于中国房地产业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开题报告
- 我国上市公司高管薪酬对企业绩效的影响研究开题报告
- 营改增对铁龙物流税负影响的案例分析开题报告
- 企业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的影响因素研究——来自电气机械制造业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开题报告
- 股权激励对企业盈余管理的影响分析——基于中国房地产业上市公司的实证研究开题报告
- 上市公司环境风险对企业价值的影响研究开题报告
- 征收环境税对我国有色金属产业的影响开题报告
- 同一控制下吸收合并与控股合并比较分析——基于钢铁行业的案例分析开题报告
- 会计信息质量与公司治理结构的实证研究——来自零售业和批发业的经验证据开题报告
- 我国制造业发展的低碳效益测度—-基于部门结构调整的情景分析开题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