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市公司委托理财的现状、成因及后果分析开题报告

 2023-01-16 09:17:27

1. 研究目的与意义

近几年来,随着中国经济的加速发展,金融市场亦趋成熟,金融工具的发行和买卖,金融交易程序,都在走向正规化和精细化。而上市公司自有资金充沛,直接导致#8220;委托理财#8221;这种经济行为作为一种金融创新的形式逐步发展起来。但是,由于我国委托理财起步较晚,相关政策还未形成体系,委托理财在摸索与跟风中发展,其过程中必然会存在着一些问题。所以说对当今经济环境下上市公司委托理财问题做一个研究和总结是很有必要的。

2. 研究内容和预期目标

本文的研究内容主要分为以下三个部分:一是我国上市公司委托理财现状,二是我国上市公司委托理财的存在问题及产生原因,三是针对我国上市公司委托理财后果进行分析。

本文拟解决的关键问题是如何针对我国上市公司委托理财后果进行分析从而为委托理财发展提出可行性建议。文章主要是通过对我国上市公司委托理财的现状的分析,结合我国国情,对如何通过有效管理来完善上市公司委托理财行为进行研究和探讨。

3. 国内外研究现状

陈念东 (2006)研究认为,上市公司进行委托理财所采用的方式主要有三种:保底型,保底加分红型,按比例分红型,很多上市公司为了确保本公司收益的稳定性,常常采用保底型的方式委托中介机构进行理财,以期待获得稳定的收益。资金通过委托理财的途径投入股市,固然可以使资金面有所拓宽,增加股市的资金供给面。但同时也必须注意到存在的问题。

周骏如 崔晓丽(2008) 研究认为,当前,委托理财已经成为资本市场上的重要投资方式,一些以#8220;委托理财#8221;名义实施的犯罪活动屡屡发生,这些案件往往具有主体复杂、手法多样、数额特别巨大、危害特别严重等特征.委托理财时法律性质的界定,是区分真假委托理时行为的关健,可以从委托方式、帐户设置、客户对象、服务方式及风险收益分配五个方面进行判断。

王璐(2012) 研究认为, 上市公司虽然因超募现象导致产生大量的资金闲置,进而通过委托理财来获取投资收益,进而提升公司业绩,但也应强化委托理财方面的风险控制和决策程序,不能片面追求高息收入而置风险于不顾。同时应该加强监管,完善公司治理结构和强化对委托理财行为的信息披露,合理配置资金,引导其流向真正需要资金的领域,使委托理财业务科学化和规范化。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4. 计划与进度安排

2022年12月1日-2022年1月1日:撰写、提交、修改开题报告;

2022年1月19日-2022年3月20日:撰写、提交论文初稿、中期检查;

2022年4月11日-2022年5月6日:反复修改论文并提交修改稿(二稿、三稿)、提交外文文献及译稿;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5. 参考文献

[1] 刘巧艳 .上市公司委托理财的问题与思考 [j].成都大学学报,2005,(03).

[2] 陈念东,王贤斌,邹丽云.对上市公司委托理财的思考 [j]. 中国林业经济管理学报,2006,(01).

[3] 周骏如,崔晓丽. 非法委托理财行为认定疑难问题研究 [j]. 法治论丛,2008,(04).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课题毕业论文、文献综述、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