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银行内部控制问题研究开题报告

 2023-01-13 18:10:30

1. 研究目的与意义

从学术研究和实践上来看,一方面,商业银行开始日益重视内部经营风险的控制,学术界对商业银行内部风控的微观操作层面研究也较多,基本都以研究具体岗位制约、业务控制、操作流程和标准为生;另一方面研究内部控制整体框架的较多,但从效果上看,针对商业银行内控的总体控制设计相对欠缺少,并且缺乏全面性、系统性、有效性,相对具体控制设计来讲,商业银行内部控制的总体控制设计更加有基础性、长效性和系统性的作用和特点。因此在我国当前阶段,迫切需要剖析我国商业银行的内部控制的弱点和缺陷,充分借鉴全球金融业发达国家的商业银行内部控制理论、体系和实践经验,更深入、系统、全面地研究我国商业银行内控的总体设计和构建方面问题,通过开展理论探索,为商业银行开展内部风险控制提供有益指导,健全和完善内部控制机制,保证实现银行安全与效益双重目标达成。可见,建立和完善商业银行内控机制,对商业银行的风险管理工作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故本文选题在理论与现实上都拥有一定的研究意义。

2. 研究内容和预期目标

1绪论

1.1本文的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

1.1.1研究背景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国外研究现状

美国是现代内部控制理念的发源地。早于1949年美国会计师协会的审计程序委员会在《内部控制:一种协调要素及其对管理当局和独立注册会计师的重要性》的报告中,首次对内部控制作了定义。1973年美国注册会计师协会发布第54审计报告,对内部控制责任作了划分,将内部控制分为内部会计控制和内部管理控制。第54号审计报告所确定的内部控制原则,己为美国商业界包括银行业所普遍采纳,成为美国企业内部控制的基本准则之一。1992年,由美国#8220;反对虚假财务报告委员会#8221;属的发起组织委员会(以下简称coso)发布了题为《内部控制-统一的框架结构》的研究报告,对内部控制的基本要素作了系统阐述。该报告提出内部控制成分概念,并认为完整的内部控制应包括五个基本要素:并将其分为控制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和监控。

对于商业银行内部控制在学术界也有不少研究。这些研究对商业银行内部控制的某一个方面的问题进行了研究,缺乏整体性和系统性,没有对商业银行内部控制进行深入的研究。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4. 计划与进度安排

2022年1月,撰写开题报告;

2022年2月-3月,撰写论文初稿;

2022年4月,修改初稿,并接受中期检查;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5. 参考文献

1、陈显忠。西方商业银行严格风险管理的启迪。2008

2、程冬民、吴艳对我国国有商业银行产权改革问题的几点思考,山东经济,2007

3、张宏彦商业银行内部控制的国际借鉴。北方经济,2007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课题毕业论文、文献综述、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