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研究目的与意义
研究背景
纤维素是由葡萄糖组成的大分子多糖,不溶于水及一般有机溶剂,是植物细胞壁的主要成分。纤维素是自然界中分布最广、含量最多的一种多糖,占植物界碳含量的50%以上。植物在成熟和后熟时质地的变化则由果胶物质发生变化引起的。棉花的纤维素含量接近100%,为天然的最纯纤维素来源。一般木材中,纤维素占40~50%,还有10~30%的半纤维素和20~30%的木质素。
纤维素水解的产物不是一种有固定组成的化合物,而是一种水解程度不同的混合物,纤维素完全水解即为葡萄糖。纤维素在酸的作用下由长链、分子量大、交联程度高水解成较短纤维素分子,在纤维素酶的作用下产生葡萄糖。纤维素酶分为内切纤维素酶、外切纤维素酶以及β-葡萄糖苷酶,其中β-葡萄糖苷酶是水解纤维素最主要的酶,主要负责纤维素经内切和外切酶处理后产生的纤维二糖。
2. 研究内容和预期目标
主要研究内容
1.对β-葡萄糖苷酶进行异源的表达
2.提取β-葡萄糖苷酶,对其不同反应条件下活力的测定
3.对β-葡萄糖苷酶与纤维素酶进行固定化并探究其最是反应条件
本实验可能需要的实验仪器有:恒温震荡培养摇床、台式离心机、分光光度计、pcr仪、超声破碎仪、超声波清洗器、分析天平、真空冷冻干燥机、4℃电冰箱、温度计、水浴锅、高压灭菌锅等。
预期目标:
3. 研究的方法与步骤
本课题拟采用的研究方法、步骤:
1. bg突变体的构建
1.1 bg及突变株质粒提取
质粒抽提按照fastpure plasmid mini kit说明中的内容进行。首先取1-5 ml培养12h的菌液加入离心管中,10000 g离心1 min,弃培养基,倒扣于吸水纸上吸尽残液,加入250 μl 含有rnase a酶的缓冲液p1,涡旋振荡混匀至菌体彻底重悬;随后加入250 μl 缓冲液 p2,温和上下颠倒混匀8 - 10次,使菌体充分裂解至溶液清澈;再向离心管中加入350 μl 缓冲液 p3,立即温和上下颠倒混匀8 - 10次使缓冲液 p2彻底中和,此时应出现白色絮状沉淀;13000 g离心10 min后,吸取上清液至吸附柱上;13000 g离心30 - 60 sec,弃收集管中的废液;向吸附柱中加入600 μl 经无水乙醇稀释过的缓冲液 pw2,13000 g离心30 - 60 sec,弃废液,重复该步骤;随后13000 g开盖离心1 min干燥吸附柱以彻底去除残留乙醇;向吸附柱膜中央滴入30 - 50 μl elution 缓冲液后室温静置2min,13000 g离心1 min洗脱dna于新的无菌离心管中;通过nanodrop 2000超微量分光光度计分析其dna含量,保存于-20℃防止dna降解。
1.2 引物设计
根据突变位点设计pcr所需双向引物。
1.3 pcr扩增bg突变体
1.3.1 pcr定点突变
从用于保存质粒、甲基化酶无缺陷宿主菌e.coli dh5α中提取用于定点突变的模板dna双链,在冰盒上加入所需溶液及试剂,模板质粒使用前应将其稀释至合理浓度,50 μl反应体系如表。
组分 | 体积 |
ddh2o | 20 μl |
2 phanta max master mix | 25 μl |
上游引物(10 μm) | 2 μl |
下游引物(10 μm) | 2 μl |
模板dna | 1 μl |
短暂离心后进行pcr扩增反应,退火温度、延伸时间分别根据引物tm值、扩增片段长度设置,条件如表。
循环步骤 | 温度 | 时间 | 循环数 |
预变性 | 95℃ | 30 sec | |
变性 | 95℃ | 15 sec | 30 cycles |
退火 | 56 ~ 72℃ | 15 sec | |
延伸 | 72℃ | 30 - 60 sec/kb | |
彻底延伸 | 72℃ | 5 min | |
反应结束后可取少量pcr扩增产物通过琼脂糖凝胶电泳检测是否正确扩增,确认扩增无误可进行下步操作。
1.3.2 甲基化模板消除
pcr扩增产物中包含原始模板质粒,为防止转化过程产生假阳性转化子,须在重组环化之前进行dpn Ⅰ消化,去除甲基化模板质粒。在pcr扩展产物中加入1 μl dpn Ⅰ消化酶,轻轻吸打混匀后,短暂离心收集至管底,置于37℃恒温反应1 - 2 h。
1.3.3 重组反应
消化后的产物需进行重组反应以实现线性dna的体外环化。测定消化产物浓度后计算适合的用量,加入反应体系。对于多点突变,各片段的消化产物需同时加入。20 μl反应体系如表,需在冰上进行配置。
组分 | 重组反应 |
dpn Ⅰ消化产物 | 50 - 400 ng |
5 ce Ⅱ buffer | 4 μl |
exnase Ⅱ | 2 μl |
ddh2o | up to 20 μl |
轻轻吸打混匀后短暂离心收集至管底,37℃恒温反应30 min后立即置于冰上冷却,
1.4 重组产物转化
在冰上解冻感受态细胞e.coli dh5α、e.coli bl21,取10 μl重组产物加入感受态细胞中,轻弹管壁混匀,冰上静置30 min;42℃水浴热激90 sec,立即置于冰上冷却2 min;在无菌环境下加入400 μl不含抗生素的lb培养液,摇床中37℃,200 rpm培养1 h后,8000 rpm离心5 min,弃400 μl上清后重悬,涂布至含卡那霉素抗性的固体培养基上;37℃恒温培养12 - 16 h,分别挑取多个单菌落于5 ml含有卡那霉素的lb培养液,摇床中37℃,200 rpm培养12 - 16 h,通过上海生工测序验证,获得bg突变株的真实序列,同时将突变株甘油管保存于-20℃备用。
2. β-葡萄糖苷酶活力的测定方法
采用pnpg显色法测定β-葡萄糖苷酶的酶活力。测定标准曲线方程为:y=17.425x 0.0045,线性相关系数r=0.9999。取0.2ml待测酶液(测定固定化酶活力时,则准确称取一定质量的固定化酶颗粒)与ph5.0的柠檬酸-磷酸氢二钠缓冲液混合),加入5mmol/l的pnpg溶液0.2ml,于50℃恒温反应10min后,立即加入lmol/l naco溶液1ml终止反应(固定化酶活力测定时在终止反应前先过滤分离固定化酶),待冷却后于波长410nm处测吸光度。以100℃加热失活的酶液按照同样方法处理作空白对照。
游离β-葡萄糖苷酶活力单位定义:在上述反应条件下,以每分钟水解pnpg,产生1μmol对硝基苯酚的酶量为一个酶活力单位(u)。固定化酶活力单位根据载体质量以u/g表示。采用该方法测定原始β-葡萄糖苷酶(游离酶)和固定化酶的酶活力。
4. 参考文献
[1] 姚轶俊,王立峰,鞠兴荣.纤维素载体固定化β-葡萄糖苷酶及其在大豆异黄酮水解中的应用[j].食品科学,2017,38(24):177-182.
[2] 杨仁俊. 木质纤维素高效预处理与β-葡萄糖苷酶固定化研究[d].天津大学,2016.
[3] 朱均均. β-葡萄糖苷酶的固定化及纤维素辅助水解技术[d].南京林业大学,2006.
5. 计划与进度安排
1)2024.2.27~2024.3.4:查阅资料、阅读文献、撰写开题报告;
2)2024.3.6~2024.25:文献翻译,β-葡萄糖苷酶异源表达;
3)2024.3.25~2024.4.2:β-葡萄糖苷酶蛋白提取,纯化;
4)2024.4.3~2024.4.29:固定化酶以及探究探究条件;
5)2024.4.30~2024.5.2:整理分析实验数据;
6)2024.5.3~:撰写论文,修改补充论文,准备答辩。课题毕业论文、文献综述、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