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中日文学中的语言崇拜文化—以《诗经》与《万叶集》为例开题报告

 2023-09-01 09:51:09

1. 研究目的与意义

本课题研究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语言是文化的一个重要媒介,语言是任何民族文化的传承,这个民族的风俗习惯常常用语言体现,许多语言崇拜的文化是民族文化和民族历史的结晶。这些语言崇拜文化反应了现代生活的一面,由于语言和民族的不同,中国和日本的语言崇拜文化有很多不同。东方各国都有语言崇拜现象,但在各国语言文化的演变过程中,逐渐符合各国国情。东亚文化中中国与日本的文化关系紧密,但不同的是,中国是从原来的祝词系文化发展成对文字的崇拜,而日本则是“言灵”信仰。中日两国文化、文学交流导致这些语言观念也有相互的渗透与影响,形成了某些深刻的内在关联。总的来说,有相同也有不同。中国的文字既有实用性,也有神圣性、神秘性与审美属性,具有整合社会、强化认同意识的类似宗教的功能。图腾崇拜是宗教的一个特征,汉字产生后,既是实用的文字,同时也成为一种文字图腾。与此同时,虽然日语中也有汉字,但是日本文化更注重音,所以两国发展出不同的语言崇拜现象。“言灵”的特点是“言”与“事”的同体合一,在日语中,标记为「言」与「事」的两个字,都读「こと」,也就是说,“言”与“事”本来就是一回事,可以互为通用。中日两国的文化都受其语言的深刻影响,如遵守誓约的意识,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主要表现为守约重信。文字一旦刻在版上,写在纸上,也就有了一定的神圣性、可信凭性。中国人对“口说”不太信任,俗话说:“口说无凭,以字为证”。“空口说白话”“空口白牙”指的都是说话容易,却未必有内容、有实用。日本的“言灵”观使得日本人十分重视信义,相信誓约。诚实守信的良好习惯也是与自古以来所恪守的这种传统分不开的。《诗经》,是中国古代诗歌开端,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集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的诗歌,反映了周初至周晚期约五百年间的社会面貌。《诗经》内容丰富,反映了劳动与爱情、战争与徭役、压迫与反抗、风俗与婚姻、祭祖与宴会,甚至天象、地貌、动物、植物等方方面面,是周代社会生活的一面镜子。《万叶集》是日本最早的诗歌总集,在日本其实相当于《诗经》在中国的地位。《诗经》的发展,不仅影响了中国文化的发展,也影响了日本文化的发展。在《万叶集》中,蕴含着《诗经》文化的深远影响。两部诗歌总集反映了中日文学的异同。在研究语言文化是绕不开这两本书的。现如今对于这两本诗歌总集大部分研究都集中于在于其中意向的对比,同种意向表达出不同的含义,这也是研究语言文化有趣的部分。而其中的不同也是我着重研究的部分。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2. 研究内容和问题

基本内容:

本课题通过对《诗经》和《万叶集》关于语言崇拜方面的研究和比较,深入讨论分析《诗经》和《万叶集》关于语言崇拜文化的不同和社会背景,及其语言崇拜文化发展至今自身的改变和对社会的适应。首先,本课题先介绍解释两国的语言崇拜现象的产生原因。接着具体以《诗经》和《万叶集》两国文学史料为证。其次分析比较两国语言崇拜文化的不同点及其影响因素。最后以《诗经》和《万叶集》为例,论证在文化交流中两国语言崇拜的文化交融,及其对现代生活的影响。总结语言崇拜文化对现实的意义和未来的发展。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3. 设计方案和技术路线

研究方法:

本文通过对《诗经》和《万叶集》的创作背景和主要内容的分析,搜集归纳关于《诗经》和《万叶集》语言崇拜文化的内容,并按照一定的类别分析整理文献资料,对其进行重点研究分析,总结归纳中国和日本不同的语言崇拜文化,完成毕业论文。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4. 研究的条件和基础

1、掌握正确撰写论文的方法,通过学习日语,学会用正确的日语语法写论文。

2、对课题相关内容较熟悉。对课题研究的一般程序与方法有一定的基础知识。

3、通过图书馆借阅相关书籍及报刊杂志,摘抄与该课题相关的内容,借助网络资源,收集课题相关的资料。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课题毕业论文、文献综述、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