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研究目的与意义
研究的背景
从上世纪八十年代末我国颁布义务教育法开始后的几十年内,我国的主流教育理念是“双基教学”,学校教育更加重视基础知识和基础技能的培养,处于次要地位的德育一直受到忽视。随着时代和教育的发展,我国已经开始注重学生的道德培养,当今社会及各方面对加强学生的德育工作也有更高的期待。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国社会主义教育就是要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教育部也明确要求大力促进德育工作的专业化、规范化、实效化。
近年来,国家方面也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来支持学校的德育工作,对于爱国主义、心理健康、集体主义等德育内容都给予了重视。社会方面上,大部分人认同了德育教育在教育领域的首要地位。受到多方面影响,家长也都逐渐开始认可学生道德修养比学习成绩更加重要的教育理念。基层的一线教师也认真学习相关政策的文件内容,并将其落实到自己的教育实践过程中,取得了成效,中学教育中的德育工作也取得了一定成绩,获得了相应的认可。但是在实践过程中,语文教学渗透德育也出现了一些问题。这些问题反映出目前德育工作的不足,阻碍了学校德育工作的发展。
2. 研究内容和预期目标
主要研究内容
本文以中学生为研究对象,从中学语文课堂德育切入,通过了解当代德育背景和语文学科特点,在中学生心理特征、中学语文课堂教学和课堂德育渗透理论的基础上,研究分析中学语文课堂德育教育渗透的问题及产生问题的原因,从而探索解决问题的相应策略,改善德育效果。
3. 研究的方法与步骤
研究方法:
1、文献研究法:通过收集、整理、阅读和分析与本研究相关的文献,为研究提供理论依据,构建理论框架,找出论文研究的切入点。基于新时代的研究背景,综合国内外研究成果,进行在中学语文课堂中渗透德育的研究。文献主要主要包括相关课题近年来的著作、论文和期刊。
2、课例分析法:属于案例分析法的一种,具有理论联系实际的效果。通过对有经验教师课例的分析,以及尝试设计中学教科书中多篇课文的教学过程,总结出在中学语文课堂中渗透德育的具体方法。在实际课堂中分析学生对课例的反馈,比如学生的表情神态、精神集中程度和学生的接受程度等。
4. 参考文献
[1]王付瑜.中学语文教学中的德育现状及对策研究[j].新校园(中旬) ,2018(12):6.
[2]把德育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新论)[n].人民日报,2021(5).
[3]阎立钦.语文教育学引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6.
5. 计划与进度安排
序号 起讫时间 主要工作内容
1 2024.10.15——2024.12.23 毕业论文分组,确定选题
2 2024.12.24——2024.1.5 阅读资料。完成资料索引
课题毕业论文、文献综述、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