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研究目的与意义
一、研究背景。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香港文坛掀起了一波女性文学的写作的浪潮。其中涌现了很多优秀的女性作家,亦舒便是其中的一位,她的小说主角多以女性为主,以描写女性情爱为主线,同时用简洁的语言来写作。身为女性作家总是会在不经意间将自己的情感传递在作品里,在她的作品中带有一定的女性色彩,其传递的女性独立意识也给当时的香港女性提供了更多的指引和选择,也一定程度上引导了当时的香港文学的发展。
综观近几十年国内的亦舒研究,亦舒作为香港文学的独特性得到了一定重视,这些研究文章在总体上都肯定亦舒小说有一定的意义。很多学者对亦舒描写的女性形象进行研究,学者们从小说的女性形象、爱情观、思想主题和语言等方面进行研究,由此得出比较一致的结论:亦舒的小说拥有极香港和极都市的味道;重视女性的思想、智慧、独立人格和自我价值;爱情观浪漫而不脱离实际,敢于直面现实人生;孤独和寂寞是小说中突出的情节主调;小说常常以悲剧结局,揭示了人性深层的悲剧;语言则简洁凝练、泼辣直率,富于艺术性。
2. 研究内容与预期目标
一、主要研究内容
本篇论文研究的课题是论亦舒小说《喜宝》中的女性意识。文章内容一共分为五个部分:
第一部分为引言部分。主要介绍选题缘由,与本论题相关文献研究的现状综述,以及相关研究方法。
3. 研究方法与步骤
一、研究方法:
1、文献研究法:围绕亦舒小说、喜宝等关键词进行甄别阅读,在图书馆及中国知网查询相关资料、文献,借鉴以往学界对于亦舒小说相关研究为本研究提供前期研究基础。
2、文本分析法:在研究过程中运用所学文学理论知识对亦舒的小说《喜宝》进行详细的分析和解读。
4. 参考文献
【1】陈武英.亦舒小说中的女性形象.【J】.杭州师范学院报,2002(03):118—120.【2】亦舒.喜宝【M】.湖南:文艺出版社,2017【3】崔湘青.喜宝的人物形象的管窥【J】.文学界,2010(09):61—62.【4】王雷雷.女性主体的颂扬——论亦舒的小说创作【D】.安徽大学,2012【5】许嘉.喧嚣都市中寂寞的爱无能者——亦舒笔下的喜宝形象解析【J】.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2016(06):69—72.【6】李敏.浅析亦舒小说中的女性形象【J】.现代语文,2008(11):80—81.【7】林琼.亦舒小说中女性形象描写的局限性【J】.现代语文,2012(02):131—132.【8】张庆玫.论亦舒小说中的女性意识【J】.沈阳建筑大学学报,2005(04):311—315.【9】秦宇慧.浅议喜宝及亦舒的小说创作【J】.语文学刊,2005(17):62—63.【10】张念慈.裸露式的女性图腾——堪忧的喜宝式女性选择【J】.时代文学,2014(11):136—137.【11】孙田原.金钱时代的爱情——我看亦舒的喜宝【J】.北方文学,2011(11):23—24.【12】杨敏.都市丽人行——亦舒小说的女性主义意识【J】.海南广播大学学报,2008(02):12—14.【13】段雨沁.爱情交易与女性独立【J】.丝绸之路,2015(06):59—60.【14】王文兴、刘金换.奢谈爱情——解读亦舒笔下喜宝的爱情选择【J】.青年文学家,2013(18):8—9.【15】李敏.论亦舒的女性书写【D】湖南师范大学,2008【16】刘璐.喜宝中的梦境解析【J】.商业文化.2011(1):370—371.【17】黄莹.亦秀亦豪哀而不怨——评亦舒的爱情小说【J】.广东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3(03):69—72.
5. 工作计划
序号起讫时间工 作 内 容
1、2022年第9周—10周:毕业论文分组,确定选题方向
2、2022年第11周— 第13周:完成资料索引,阅读资料
课题毕业论文、文献综述、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